十三夜

十三夜

《十三夜》是2011年6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日] 樋口一葉。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樋口一葉可能是日本文學史上最短壽的知名作家,享年廿四。她的肖像被印在二○○四年新版五千元日幣上,可見地位之崇高。她的小說多取材於其居住的東京半下流社會,筆致細膩綿密,對世態百相刻畫入微,陋巷中的庶民眾生、男女歡愁莫不躍然紙上。林文月選譯最著名的十篇,詳加注釋,每篇附有譯後小記,是一部規劃完整,好看而重要的名著。

內容簡介

古日本女性文學之絕唱

最具古典情懷的近世作品

樋口一葉可能是日本文學史上最短壽的知名作家,享年廿四。她的肖像被印在二○○四年新版五千元日幣上,可見地位之崇高。她的小說多取材於其居住的東京半下流社會,筆致細膩綿密,對世態百相刻畫入微,陋巷中的庶民眾生、男女歡愁莫不躍然紙上。林文月選譯最著名的十篇,詳加注釋,每篇附有譯後小記,是一部規劃完整,好看而重要的名著。

作者簡介

樋口一葉(ひぐち いちよう 1872~1896) 日本女小說家、歌人。本名夏。生於東京,師從半井桃水,因患肺病早逝。以描寫女性生活的短篇小說名世,被譽為“古日本最後的女性”。2004年日本政府將其肖像印製於五千元紙幣之上。

林文月

台灣彰化縣人,1933年出生於上海日租界。1952年入讀台灣大學中文系,師從臺靜農等名師,後留校任教,專攻六朝文學、中日比較文學。歷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伯克利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等。

日本習俗

十三夜:日本人9月13日觀月,俗稱後月。秋天賞月兩次是日本民族特有的習慣。實際上9月13是日本傳統的賞月日。後來又傳入中國的風俗習慣,只好賞兩次月。9月13日日本人插芒草葉,同時還要供上豆、粟、糯米糰子等供品,其規模與中秋相似。由於時值芋薯收穫季節,所以日本人稱其為芋明月。還有的地區稱其為小麥賞月。

譯後小記

這篇《暗櫻》為樋口一葉處女作,發表於半井桃水所主編的同人雜誌《武藏野》創刊號。當時一葉年二十。這篇短篇小說,寫比鄰而居的一對年輕男女,青梅竹馬,天真無邪,情同兄妹,卻因一次廟會市集出遊,遭女方同學取笑其“親熱”,引發女主角千代頓覺心中之愛戀情愫,而萌生羞澀猶豫患得患失之心。往昔坦蕩自然的言語行動,一變為內斂抑鬱,心疾終導致臥病衰弱而死亡。

男主角良之助得知女方之病實由己引起,為時已晚。戴上了千代臨終贈送的遺物戒指,被迫催其返家時,千代卻以細如絲的聲音道別:“明天,跟你道歉。”此與往日吵吵鬧鬧,隔日道歉和好之無憂無慮,成為對比互應。一葉所要表現的,或者是由孩童成長進入男女愛情世界之悲哀嗎?而結束處則以“也無風,檐上卻見櫻花紛紛飄落,滿天夕照,晚鐘幽幽催人傷悲”。含蓄的筆調作收。如詩如歌,耐人尋味。一葉所有的作品,幾乎也都有這種淡雅而餘韻無限的表現。

小說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多變化,但文字精美古典,是一葉作品的特色。由於她身處明治時代的日本,其社會、政治、民情、風俗等,一切皆由傳統轉向現代化之際,加以個人侵染古典文學甚深,所以她雖以現代小說之形式寫作,但字裡行間每常蘊含濃郁的典雅風格。作為譯者,這種美文的傳遞,最是困難不易。若其徑采意譯,則趣味盡失,唯留單純的故事骨架;若一一顧及所蹈襲隱喻之典故、俗諺,乃至頂真格、雙關語等諸奧妙之處,則恐怕將事倍功半,徒顯得冗長費解而已。這一篇四千餘字的譯文,斟酌再三後,仍不得不設十一條注釋,已是我儘量約制的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