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匡水洋,1938年出生於雙峰。1959年,先生邵陽師專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雙峰一中執教鞭四年,與著名花鳥畫家王憨山同時調入雙峰縣文化館,旋入中央美院進修。在後來的莢術創作和文藝宣傳中,因工作需要,側重版畫創作。先生歷滄桑,守勤,經年積累,速寫畫稿以千記,版畫精品逾百幅。如其《邊寨新市》被《美術》等8家刊物選登,《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蔡和森》系列(6幅)於80年代在《湖南日報》發表,並被蔡和森紀念館陳列。談及以蔡和森事跡為屬材的創作,他說:蔡和森同志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領導人之一,又是我們雙峰人,紀念他、宣傳他,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我作為雙峰文藝工作者,更義不容。如今蔡和森紀念館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生甚感欣慰。
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現在世界所公認最早的一幅木刻版畫是唐懿宗鹹通九年(868)的《只樹孤獨圖》。明清兩朝是我國傳統版畫藝術發展的高峰期,湧現出大量珍貴作品。至20世紀30年代,一批熱血青年受革命思潮的影響,在魯迅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開始木刻創作,這是新興版畫的開始。新興版畫以傳統木刻為基礎,並受西方創作版畫的影響,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和比較寫實的手法,以極大的熱情,表現現實生活。延安時期,受印刷條件的限制,版畫由於可以直接印刷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宣傳工作的重要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從而得以極大發展。匡先生的版畫創作深受新興版畫的影響,,始終堅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創作思想。技法上他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或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追求極至地發揮刻板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並很好地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匡先生創作的版畫,有的風格剛健、鮮明,有的描繪得細膩、婉約,有的如史詩般的高度概括、簡練。因在版畫創作上的巨大成功,匡先生於上世紀70年代即先後成為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而《中國當代名人錄·匡水洋》辭條介紹先生“擅國畫”。在拜訪匡先生時,我有幸品讀了他的近百幅國畫作品,嘆服其功力不下版畫,惜乎被版畫大名所淹,而先生撫於淺笑語吾:“國畫於我可是業餘創作喔。” 國畫的品鑑尺度,是“用筆老逸”、“意境高古;’、“氣韻沉雄”等超技術性、超情節性的直覺標準,先生的國畫,人像之神豐,動物之靈性,草木之有情,先不躍然紙上。業餘創作沒有精神負擔,也沒有功利性,就是說可以隨意。匡先生因為視國畫創作為業餘,所以沒有閒章,,’沒有別號,沒有齋名,甚至不標題,不署年號,作品卻確使讀者動容動心。讀畫時我想起《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的一段話:“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鸝之音,唼唼學草蟲之韻。”先生之國畫差堪此言,筆墨或瀟灑飄逸,撫速寫悠然之韻,或鐵勾銀劃,歌版畫穩健之風,作品自成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