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帝陵

北齊帝陵是位於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西南)的一座大型帝王合葬陵墓群。帝陵內埋葬了北齊神武帝高歡、北齊文襄帝高澄和北齊文宣帝高洋、北齊廢帝高殷、北齊孝昭帝高演、北齊武成帝高湛四位帝王。北齊後主高緯的墓葬在長安北原洪瀆川。當年北齊帝陵規模宏大,不過歷經無數戰亂,現今只剩下封土堆。 目前北齊帝陵尚未發掘。

北齊帝陵簡介

北齊(550年—577年),中國南北朝末期的北方割據王朝。歷三世六帝,共28年。公元550年五月戊午日,高歡之子高洋廢東魏皇帝元善見,登基稱皇,改元天保,史稱北齊。北齊前期政治清明,高洋文武雙全,北擊奚族、南討梁朝,奪取了梁朝的淮南之地,擴大了北齊的疆土。

高洋死後,太子高殷即位。高洋六弟常山王高演發動政變,廢高殷為濟南王,皇建二年(561年)殺之。高演頗有政治才能,治國有方,北齊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公元561年,高演因墜馬肋骨損傷而駕崩。高演死前傳位與長廣王高湛。

高湛沉湎酒色,叔嫂通姦,國勢日下,此時鄰國北周正在積極發展經濟軍事,密謀伐齊。河清四年(565年),高湛禪位與太子高緯,高緯昏庸無道,濫殺忠臣,親近小人。此時北周武帝宇文邕已殺奸臣宇文護親政,他雄心勃勃,志在一統天下。576年,宇文邕親自出征,奪取二十餘城,北齊國力大衰,無法與北周抗衡。

公元577年,周軍攻破鄴城,並於青州俘虜高緯及王室成員數千人,北齊滅亡。

北齊神武帝高歡葬於義平陵;

北齊文襄帝高澄葬於峻成陵;

北齊文宣帝高洋葬於武寧陵;

北齊廢帝高殷葬於武寧陵之西北;

北齊孝昭帝高演葬於文靖陵;

北齊武成帝高湛葬於永平陵。

北齊五帝陵介紹

高歡義平陵

公元547年正月初一,高歡薨逝於晉陽,葬於義平陵。義平陵最早只是東魏皇陵的陪葬墓,但是由於高歡地位尊崇,連當時的皇帝元善見也來為高歡送葬。所以,義平陵當時也算是修的氣勢恢宏。後來,高洋建立北齊,尊奉父親為獻武皇帝,尊陵為義平陵。

義平陵位於河北磁縣大冢營村,當地人稱為“大冢”,冢高三十餘米,上面有若干個盜洞,可以知道,義平陵應該遭受過盜墓賊的百般洗劫。從盜洞中,可以隱約看到墓室中的精美彩繪壁畫。

如今的義平陵封土面積比一千年前減少了三四成,分為一大一小兩部分,但坐落於田間仍可撼人心靈。

根據其它史料記載,高歡和魏晉十六國的其它君主一樣,採用的是虛葬制。有可能高歡把自己葬在了離鄴城不遠的峰煤礦鼓山的響堂山石窟中。後人皆云:北齊高氏,佞佛崇佛而亡天下。在響堂山石窟,有以高歡、高澄和高洋為形象雕鑿的大型石窟。在其中一個石窟的頂上,確實發現了一個被挖空的石室,不知此處是否為真正的義平陵。

高澄峻成陵

峻成陵離義平陵很近,就在北面一點點,當地人稱為“二冢”。但是峻成陵的破壞比義平陵更加嚴重,整個封土由於取土燒磚,直接被分為了兩截,而且連墓室的壁畫都裸露在外,急需保護。

高洋武寧陵

武寧陵在義平陵的西北。地面原有圓形墳丘,南面原立一高約三米的石人。地下有斜坡式墓道,墓室為弧邊方形的單室,四角攢尖頂,面積約7.5米來方。墓中保存有大量壁畫和路面彩畫,是迄今北朝畫跡最重大的發現。墓道兩壁分別繪以青龍、白虎為引導的儀仗佇列,上方有神獸、靈鳥、雲氣、蓮花。墓道的地面,繪仰蓮紋地毯。甬道券門上繪一朱雀兩側分繪獸首人身像和羽兔。墓室頂部是星象圖;墓壁分三欄,上欄分格繪動物;中欄繪瑞獸靈鳥;下欄繪人物。該墓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陶俑1600餘件,以及若干青瓷器。其中兩件高達1.42米的大型門吏俑,在北朝墓葬中首次發現。推測為北齊文宣帝的武寧陵。1987年社科院考古所發掘了此墓雖未出土墓誌和哀冊,但從出土千餘件陶俑,其中兩件侍衛俑高達1.5米,是磁縣北朝墓葬中,出土最大的兩件。這座陵寢的發掘,更加證明以上推斷合理性,是研究北朝陵寢制度的合理資料。

高殷墓

在今武寧陵西北百餘米處,有一墓葬,封土原高廿余米,編號為M105,俗稱“白家墳冢”。後封土部分被平掉,現已建房。附近再無大墓,故此墓當是北齊廢帝高殷之墓。

高演文靖陵

文靖陵在武寧陵之西北。

高湛永寧陵

1987年—1989年,前灣漳村搶救發掘了一座陵墓,因沒有墓誌,所以難以判定墓主人的身份,不過,按墓室規模來看,此墓應為一座北齊皇帝墓葬,並極有可能是高洋或高湛的墓葬。這座墓出土陶俑1800多件,其中有文吏、軍卒、鼓樂手、樂舞人、僕人俑等,有立姿、坐姿和騎馬俑等,形象逼真。墓室壁畫保存有320㎡,主要畫面為左右對稱的出行佇列,有人物106個,顯示了帝王葬儀的威嚴與隆重,是我國現存最大型的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因武平陵已經發現,所以得出此墓的主人為北齊武成帝高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