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廟水上生態園

北高廟水上生態園

景區簡介生態園以河東橋為界,分為南北兩區,南部地勢高昂,北部地形低洼,順其自然的走勢,形成了一道道小瀑布景觀。 陵園北邊是北高廟水上生態園的標誌性建築陶鬲壇,以北高廟遺址出土陶鬲為原形,是長子“千年古縣”的實物見證。 濕地觀賞區:位於公園南側入口區域,大量種植水生植物後形成北方公園少有的濕地效果,同時公園水體淨化過程也在此區域完成,利用合理的植物搭配形成生態淨化流程,保證公園水體景觀的持久性。

景區簡介

生態園以河東橋為界,分為南北兩區,南部地勢高昂,北部地形低洼,順其自然的走勢,形成了一道道小瀑布景觀。公園東側為北高廟烈士陵園與牡丹園。北高廟古台平地隆起,孤立獨秀,形似“熨斗”古稱為“熨斗台”,北高廟相傳為堯王長子丹朱率眾建造,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自宋起,相繼在此修祠建廟,至清末已形成規模龐大的廟宇群,統稱為“北高廟”。北高廟頂部海拔1080米,為全城制高點,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侵略軍將“北高廟”頂部的“炎帝祠”搗毀,建起了大炮樓,企圖用武力控制長子城。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部隊於1945年8月22日搶占長子占據北高廟,同年9月13日,著名的“上黨戰役”在此拉開序幕。北高廟是“上黨戰役”主戰場之一,從此也聲威大震,名揚華夏。現闢為烈士陵園,是省級德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基地、市級國防教育基地和黨風廉政教育基地。陵園北邊是北高廟水上生態園的標誌性建築陶鬲壇,以北高廟遺址出土陶鬲為原形,是長子“千年古縣”的實物見證。北高廟水上生態園2011年已接待各方遊客8萬餘人,成為了古城長子一個人明亮的對外展示的視窗。

區域概況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丹朱鎮北距省會太原258公里。縣城東和長治縣相連,南與高平市毗鄰,西依安澤縣,北連屯留縣,東北一角同長治市郊區接壤,西南一角與沁水縣為界,總面積1029平方公里,人口35萬。
位於長子縣城內,南側緊鄰縣政府行政辦公區,北側為雍河,西側為河東村,東側為農田及部分民房。區域北側地勢平坦,前作為玉米,故土壤適合各類綠化種植,南側有部分衝擊地形,最高處達8米,南北兩側由一條自然排洪渠貫穿。基地東部有長子縣著名古蹟北高廟、呂祖閣及抗日戰爭烈士紀念塔。

景區劃分

歷史、文化區:

該區域貫穿公園南北走向,由北入口起將長子縣各個歷史年代的節點
北高廟水上生態園規劃圖
按時間順序進行串聯,它們分別是:兩億五千萬年前古樹化石,精衛填海的傳說,堯王封子(長子縣的由來),殷商文化,戰國古城文化,秦趙長平之戰,西燕慕容永稱帝,解放戰爭上黨戰役。隨著步入園中,依次展現在遊人面前。長子縣在數千年前的起起落落和曾經的輝煌逐漸為人所知。

水體:

公園景觀用水由雍河引入配合深井補水形成水系並分布在全園。通過適當防滲處理保持水量均衡並適量進行綠地補給。
排洪景觀河在多數時間與湖體相連,當汛期到來時,由溢水圍堰將其隔離,洪水通過河道排出,這樣保護了大面積水體不被污染,但遭遇特大洪水侵襲時,可以打開溢水圍堰,利用湖進行蓄洪,這樣可以保護周遍居民和市政設施的安全,待汛期過後,通過生態恢復還原景觀功能。,水體在公園內以大、小、開、合、動、靜等不同形式出現,主要由排洪景觀河和公園水體兩部分組成,汛期過後,水質通過河道疏導,在開、合兩種空間形成循環流動,運用水生植物自清作用,恢復水質。主要採用的水生植物有蘆葦、菖蒲、茭白、千屈菜等。公園主要水體又由大小島嶼劃分出開、合兩種形態,“開”即是北入口處寬闊的水面,供遊人觀賞遊玩;“合”則是分布在公園各處的溪流、濕地,在商業空間形成水街等特有景觀。這樣,水在形態、功能等不同方面展現出水上公園獨特的景觀效果。

濕地觀賞區:

位於公園南側入口區域,大量種植水生植物後形成北方公園少有的濕地效果,同時公園水體淨化過程也在此區域完成,利用合理的植物搭配形成生態淨化流程,保證公園水體景觀的持久性。

安靜密林區:

此區域在原有烈士陵園範圍基礎上進行演變,既吻合陵園原有的環境氣氛,又為公園提供一處靜謐的空間,以各色植物形成森林公園的觀賞功能,這也是設計中對原有資源的一種保護。

娛樂器械區:

公園內雍河以北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作為娛樂器械的預留地非常合適,這裡臨近主入口,與安靜區隔湖相望,互不干擾,與商業休閒區毗鄰,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商業休閒區:

商業休閒區分布在公園東側,一處位於公園南入口東側,以遠期規劃為主,另一處位於娛樂區南側,主要為配合公園需要設定,水系貫穿於商業區域,形成水街的獨特效果。商業範圍對內服務於遊人,對外向周邊開放,可以真正實現“由園經商,由商養園”的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