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過程
全村災前有耕地225.5畝,其中水澆地79畝,山旱地146.5畝,人均占有耕地0.6畝,共有退耕還林面積976.7畝。近年來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大部分山旱地退耕種植了生態林和經濟林,農民脫離了種糧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生活,剩餘勞動力開始從事打工,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百貨零售等產業活動,經濟收入逐年增長,貧困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在鎮黨委鎮政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全村80%的農戶轉變了主的單一耕作模式,根據市場行情,大力推廣種植蔬菜,冬播油菜,大豆,地膜洋芋,藥材等高產高效經濟作物,並大膽探索溫室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為了實現增產增收,縣、鎮兩級多次組織黨員幹部外出觀摩培訓及利用村級遠程教育學習使廣大黨員了解發現自身不足與優勢,通過多種渠道增收趨向產業化,至8.8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以上。8.8災中,北關村有35戶農戶受重災,村民18人遇難,138畝耕地被沖毀,剛有起色產業遭受毀滅性打擊,現在各項重建工作在黨和國家及全國人民援助和關懷下正在有序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在縣鎮各級部門的幫扶下迅速恢復。並於2012年初實施完成落實整村推進項目105萬元與8.8災後恢復產業圈舍建設21戶6.93萬元。
人力資源及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情況
北關村現有農業人口126戶374人,勞動力124人,勞動力中男78人,女46人,勞動力文化程度高中11人,國中程度69人,國小及以下44人。平均每年勞務輸轉人數達116人(次),實現勞務收入60萬元。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兒童四苗免疫覆蓋率達100%。2011年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戶126戶374人,農村養老保險應參保的252人全部參保,兩費收繳率達100%。現全村已納入農村低保的共73戶192人,各類殘疾人11人,計生兩證戶8戶16人。
班子結構與陣地建設情況
北關村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有5人,村委領導班子成員有5人。其中男4名、女1名。年齡最大46歲,最小28歲。平均年齡37歲。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0名,其中正式黨員24名,預備黨員6名,女黨員7人,有黨員致富帶頭人11人。村“六位一體”活動室於2007年建成,占地214平方米,建築面積192平方米,共有辦公用房10間,為兩層磚混結構樓房,配有桌、椅、櫃、遠程教育電教器材等辦公設備。村上各類機構、制度建全,村““兩委”班子各項工作均在這裡進行,已成為該村政治文化宣傳學習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主陣地。目前新建的村級活動室暨衛生室正在修建當中,將於2012年底投入使用。
今後的發展方向
北關村今後的發展方向和思路是緊抓機遇在穩中求發展,依照科學的發展理念走以恢復生態,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利用沼氣池建設把草畜藥菜4大產業更緊密地有機串連到一起:走進園區農家,這邊牲畜糞便流進沼池,農家灶上便跳動起藍色的沼氣火焰;那邊秸稈和糞便又成為口蘑栽培的基料;沼液、沼渣和菌盤廢料還能供給菜田上游產業的廢料經過沼氣池的吞吐,“吃乾榨盡”後又變為下游產業的原料,一戶一個小循環,全村一個大循環,北關村已經趟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是多方面的,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都對增收致富構成障礙,但最急需解決的恐怕還是發展思路。有了一個著眼長遠、立足當前並且適合自己的發展思路,農村經濟發展才會走上坦途,並且越走越好。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增收致富,一些鄉村不惜以污染、破壞環境為代價,結果搞得山不綠了、水不清了,而地方經濟也沒能發展上去,農民對此並不滿意。違背發展規律,發展之路就不會長遠,甚至要走上歧路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執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全面抓好“三個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宣傳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及各項惠農優惠政策,積極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確保了全村的和諧穩定。2003年被城關鎮黨委評為“先進村黨支部”,2008年獲得鎮黨委政府綜合治理工作二等獎,2009年獲得縣政府“榮譽稱號,村班子成員均受到省、縣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