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善村

北王善村隸屬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以北10公里處,明萊公路以東,地處丘陵。東為王家莊,西為御駕泉,東北為許家溝,南為西王善,耕地1140畝。249戶,704口人。 據《尹氏譜》記載,明代末年,尹姓由肥城縣遷此定居。因位於王善村後,有溝,俗稱後溝,村以溝名。因址在東王善以北,後改稱北王善。村內原有牛、馬、陳、劉四姓,後又有尹、王、賈、杜、董、李、呂等姓。北王善村裡有一條南北大溝,無水,有一條小河蜿蜒西南而去。1959年,由萊蕪縣口鎮人民公社施工,在村南修建了大水渠,水渠跨越小河的一段,修築了橋孔,這些橋孔成了北王善村民的出人口。

勤勞善良的北王善人,在戰爭年代,許多青年人踴躍參軍,保家衛國。尹延青、王化良、董玉潤、董效常、王育強等都是可歌可泣的烈士。1947年,萊蕪戰役時,游擊小組組長呂榮福帶領村裡的民兵,在崔家莊一帶,幫助八路軍殲滅了不少敵人。尹承守、王化新、尹承生、董玉溫、尹承庭、董愛同等,都是從朝鮮戰場上回來的老英雄。
北王善村村民崇尚文化,注重教育。1930年左右,村里請了一位私塾先生,教王玉敬等十幾名學生念四書。1938年,又以三間民房,請董效周老師教“四書”,當時有30多名學生。1940年,改為“抗日國小”,呂伯陽任教師。1946年,抗日國小解散。1951年,村里正式建立學校,只有一、二年級,23人。第二年發展到四個年級76名學生。當時就在王玉敬家的兩間民房裡,屋裡盛不下就在院子裡教。後來,規模不斷擴大,有了正規的學校,直到1990年併入御駕泉國小。
1964年,村里考出了第一個中專生,是董學文,現任商河縣水利局局長。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共考出了六十多名大中專生。
村里人的文化生活比較豐富,1968年-1969年兩個冬天,王玉敬組織了30多人,將樣板戲改為萊蕪梆子到尚家泉、王家莊、周家莊、東王善等村演出,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北王善村人積極回響國家號召,於1954年建立初級社,王化棟、王化魁等20多戶人社,1955年發展為高級社,以後公社化。一直注重發展生產。
北王善1971年開始農業學大寨,深翻整平土地500畝,梯田100畝。大搞水利建設,修水庫兩座。一、村西北“老婆壩”,壩身底寬50米,高20米,頂寬15米,長150米,容水萬方以上,灌溉土地300多畝;二、村東北小水庫,壩身底寬40米,高20米,頂寬15米,長120米,容水近萬方,澆地近300畝。村北海島子,挖方塘一個,30米見方,澆地近100畝。
村南有大冶水庫乾渠,1958年建修,澆地300畝以上。又打直徑5米,深15米機井5眼,澆地近500畝。這些水庫、塘壩、機井、自來水渠,徹底解決了該村用水難的問題。
北王善村有很多人從事建築、裝飾業。1996年,又興起仔豬養殖業,1997年村里又建立了兩支購豬專業隊,跑信息、拓路子。地域擴展到了淄博、新泰、明水等地。現又建成大型豬舍2所,可飼養仔豬1000頭。中型冬季溫室養豬大棚11處。直銷正大飼料集團、魯支飼料公司的飼料。5戶村民建起了飼料銷售處,形成購銷一條龍。全村人均增加存款兩千多元,確實靠飼養走上了小康之路。
產業結構調整後,又新建三辣園500畝,種植山藥、姜、蒜等,人均0.8畝。在村南建養牛場一個,占地20畝。僅尹廷彩一戶就養牛50頭,年收入5萬元。養雞專業戶15戶,僅牛召龍一戶,就養雞上萬隻,年收入20萬元。大理石廠一處,投資50萬元,年收入20萬元。地毯廠、玩具廠各一處,年收入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