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村[北京市延慶縣沈家營鎮下轄村]

北梁村[北京市延慶縣沈家營鎮下轄村]

北梁村隸屬於延慶縣沈家營鎮,北梁村是白河堡水庫移民村。原村位於白河堡水庫北側山樑上,故稱北梁,搬遷至沈家營鎮域東北部,靠近後呂莊、孫莊,北臨近古城河。

京郊北梁村種起希望玫瑰園

北梁村玫瑰花田有兩個地塊,共200畝,是鎮政府投入20多萬元進行苗木補貼種植的扶貧項目。

北梁村是一個移民搬遷村,也是低收入村。為了實現產業發展,促進村民儘快脫貧致富,鎮政府想方設法給該村創造發展條件。他們結合該地區土層薄、砂石多、缺水等特點,在專家指導下,年初提出種植玫瑰花的構想。侯金栓說:“明年,北梁村將全面推廣玫瑰花種植產業,村民不出遠門就可就近掙錢,為該村脫貧增收開闢一條新途徑。”

北京延慶村民組隊挖溝增收

北梁村村民採取自願組合的形式組成挖溝隊,“挖”出了名氣,甚至走出延慶,“挖”到了昌平。村民生活基本上靠種大田收入微薄。當初在山裡居住時,該村村民就經常在山裡和田裡挖溝,挖溝經驗豐富。搬到北梁村後,看到生活困難,村里人又動起了挖溝增收的念頭。當時,一個建築小工一天收入四五十元,挖溝工人一天差不多可以收入一百元。1990年,北梁村黨支部書記呂寶貴牽頭,村民自願組合,組成了一支30人的挖溝隊。他們自備工具,在縣域內挖溝打工,挖出了名氣,經常有人慕名到村里請他們挖溝。漸漸地,北梁村挖溝隊名聲遠播。呂寶貴接到一個活兒,組隊到昌平城區挖溝。據了解,這次呂寶貴共組織了24人,要挖一條四米寬、3.5米深的百米長溝,“溝底下原來埋著電纜和地下管線,機器不得挖。我們6個人一組,一天也挖不到一米長,估摸著這個活兒要幹上個把月的。”為方便挖溝,呂寶貴等人集思廣益,自己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挖溝工具:一頭尖、一頭扁的鋼釺,分2米和3米長兩種。“尖的挖石頭,扁的刨土,挖洞、挖溝都好用,別的工具使不上力的地兒,這個工具也好使。”呂寶貴說。正是靠著不怕吃苦、愛琢磨、幹活認真負責,北梁村挖溝隊聲名遠揚,走出了延慶。

北梁村五位農民承包700畝菜田

頭伏 蘿蔔二伏菜,時下正值下茬蔬菜栽種季節,在延慶縣沈家營鎮北梁村東大片的土地上,呈現出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打埂的、刨坑的、運苗的、栽苗的,綠油油的花椰菜隨風起舞,滿地的綠葉在風中搖曳……。行走在這片菜田裡,很難想像年前,這裡竟是一片沙包亂地。

北梁村位於鎮區北部,地處龍慶峽沖積扇平原,土壤貧瘠,漏水漏肥嚴重,大部分農田屬中低產田,種植蔬菜果樹都不具備條件,只能種植老玉米。村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遇上風調雨順還能有點收成,如遇上乾旱,則收成很少。
為了實現旱澇保收的目標,去冬今春,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爭取下,縣國土資源分局對北梁、後呂莊、下郝莊、孫莊4個村700多畝土地實施了整理工程,通過整理基本上改善了土地的利用結構。
北梁現任村主任孫富軍帶領孫占奎、孫九銀等五位能人,牽頭成立了北梁順發種植專業合作社,並以平均每畝500元的價格進行了土地承包。這五位承包人中有3位是養殖大戶,他們自行出資購置了農機具、噴灌等生產設施,在河北省育秧專業村蔣家堡培育了花椰菜、生菜等秧苗,並與赤城縣利農公司簽訂了回收契約。
他們開展種養結合的模式,按照有機化標準生產,蔬菜基地全部投入農家肥。他們除了將自家產出的豬糞、牛糞全部投入蔬菜基地外,還承包了縣765養殖場的雞糞用於改良土質,並與九龍製藥廠合作,將產出的中藥渣運到基地作為肥料使用,達到物理殺蟲的目的,實現廢物巧利用,既減少了藥廠清運廢品的投入,還變廢為寶,實現了良性循環。
發展蔬菜產業不僅調整了種植結構,增加了土地產出量,還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為當地農民就業開闢了渠道。蔬菜基地常年僱工可達30人,逢播種、收穫季節用工人數需增加到60多人,農民除了把土地轉租外,每天還能掙得70-80元的工資,真是一舉多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