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2007年,藝術與傳媒學院增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藝術類),計畫招生90人,為實踐藝術與傳媒學院經營管理、技術、藝術三架馬車的辦學思路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基於數字媒體領域對於從業人員實踐運用能力、創新創作能力的較高要求,藝術與傳媒學院特成立創意中心,為學生答建一個創作實踐的寬廣平台。 藝術與傳媒學院從成立開始,就立足於培養數字媒體經營與管理、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三個方向的套用型人才,並且針對數字媒體的四個主要領域開展教學——數字影視、數字娛樂、網路媒體、移動通信。

學院概況

藝術與傳媒學院是北郵世紀學院最年輕也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學院定位於培養數字媒體領域的經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藝術人才,致力於為迅猛發展的新媒體領域培養合格的本科人才,滿足數字媒體發展中激增的人才需求。2006年,學院已開設公共事業管理(數字媒體經營與管理方向)、數字媒體藝術(理工科)兩個專業,共招收學生256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數字媒體經營與管理方向)以培養數字媒體經營管理和創意人才為培養目標,開設媒體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等相關課程,使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能夠在數字媒體領域擔任策劃、創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數字媒體藝術(理工類)以培養數字媒體技術人才為培養方向,開設動畫原理、數字影視製作、C語言等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從事數字媒體領域的開發和技術支持等工作。
2007年,藝術與傳媒學院增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藝術類),計畫招生90人,為實踐藝術與傳媒學院經營管理、技術、藝術三架馬車的辦學思路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教學設備及專業發展

藝術與傳媒學院現有專業教師10餘人,其中既有資深的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歸國學者,也有年輕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同時,學院還聘請數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和業內知名人士為兼職教師,這個梯隊式的教師團隊共同致力於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兼備實踐能力的優秀套用型人才。
基於數字媒體領域對於從業人員實踐運用能力、創新創作能力的較高要求,藝術與傳媒學院特成立創意中心,為學生答建一個創作實踐的寬廣平台。創意中心於2006年8月正式建成,中心開設創意美術、數字音頻與音樂、數字影視、數字娛樂、電信增值與網路媒體等5個工作室。其中,創意美術工作室和數字音頻與音樂工作室是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奠定學生的基本藝術素養的基礎性教學場所,同時也是藝術類學生進行實踐創作的實驗室。而數字影視、數字娛樂和電信增值與網路媒體工作室則分別定位於我院學生培養的四個領域:影視、遊戲、網路媒體和移動通信。

專業及特色

藝術與傳媒學院從成立開始,就立足於培養數字媒體經營與管理、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三個方向的套用型人才,並且針對數字媒體的四個主要領域開展教學——數字影視、數字娛樂、網路媒體、移動通信。三個培養方向的定位形成了藝術與傳媒學院經營管理、技術、藝術三駕馬車的辦學思路,構成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小型生態部落,三個專業互為支撐,相互促進。
數字媒體經營與管理方向專業特色為行銷+媒體+創意,大量採用案例式教學,培養既具備經濟、市場行銷和媒體理論,又熟悉數字媒體商業模式的複合型人才;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定位於計算機+媒體+特色領域,學生在掌握計算機軟、硬體理論的同時,可根據個人選擇進行相關特色領域的專門化學習;數字媒體藝術方向則是以藝術+媒體+特色領域為定位,在培養和加深學生藝術底蘊的基礎之上,讓學生掌握數字媒體的基礎知識,能夠在數字媒體的相關領域從事創作工作。
學院以培養服務於數字媒體行業急需的套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採用3+1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二、三年級學習行業導入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大四階段則全面進入實訓和實踐階段。他們將進入到數字媒體相關企業,在實際的工作和實習中實踐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學院新建的創意中心也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創意中心與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共建學生實訓基地,中心施行“導師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進入相應的工作室開展創作,專業教師將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悉心指導。同時,學院鼓勵和支持學生自建創作團隊,支持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習和成長,為學生適應將來的創業和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另外,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將有獲得去國外大學深造學習的機會。

師資簡介

院長:李志田
李稚田,從小此名,1976年某人抄戶口卡片寫為李志田,因重名者多,學術上只好還用原名,以避混同。任職也相似,既任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亦任職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辦學思想上,既重視傳統影視藝術的基礎理論和創作實踐,同時應時代需求,大力開拓新興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培養實用型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和文化產業急需的創意人才。願和廣大青少年朋友交流,師生一起與時俱進。
有著作《第三類時空》、《第三類接觸》、《電影語言:理論與技術》、《電影電視製片管理教程》、《古代小說與民俗》(兩種)等多部,兩次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四次作為主創穫“五個一”工程獎,另有數部電視劇、電視紀錄片、電視專題片。前一本論著集為《開篇鑼鼓》,再出一本論著集則名《追光音畫》,還有一些隨筆詩歌,全在新浪網實名部落格里了。
副院長:陳洪
陳洪,男,在讀博士,攻讀方向為遙感與三維重現。任教期間先後承擔C++面向對象程式設計、三維圖形程式設計、計算機圖像處理、遊戲開發概論等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實時渲染圖形學、遙感與3D GIS、系統仿真、虛擬現實與互動式娛樂等。先後參與863計畫、教育部教育振興計畫大學數字博物館、北京市科委數字資源中心等多項科研工作,已取得軟體著作權登記1件,出版著、譯作品4部。兼任中國系統仿真學會數字娛樂仿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院長助理:張珂
張珂,女,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曾在《世界電信》、《通信企業管理》《通訊世界》、《吉林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文章,曾參與中國移動《IOT管理和實現的研究》、深大電信《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譯著《移動商務》、《電子商務技術基礎與套用》的編寫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