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與江戶

內容介紹《北京與江戶:17-18世紀的城市空間》以17—18世紀的北京與江戶為基本線索,側重研究了城市中的政治與商業。 《北京與江戶:17-18世紀的城市空間》由劉鳳雲所著。 先後出版了《清代三藩研究》、《吳三桂傳》、《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等學術專著,並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

內容介紹

《北京與江戶:17-18世紀的城市空間》以17—18世紀的北京與江戶為基本線索,側重研究了城市中的政治與商業。第一、二、三章從城市空間的視角出發,討論了政治體制對城市特別是都城的重要影響,以及在政治體制影響下中日各自的城市特點,論證了城市空間狀態中的人居與造物多是由政府通過行政規劃來完成的;另外還論述了在商業空間的形成及移動過程中起作用的因素等。在第四、五章中,將問題轉向城市空間中的人群,即商人與町人、官僚與武士,此外還有旗人,分別找尋他們在城市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予以論述,從社會史的角度對城市中最主要的兩大居民群體進行了觀察。《北京與江戶:17-18世紀的城市空間》由劉鳳雲所著。

作者介紹

劉鳳雲,哈爾濱市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從事清代政治史、明清城市史的相關研究。先後作為負責人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文化部以及教育部的科研項目。曾應邀到日本東海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作訪問研究員,並進行合作研究。曾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先後出版了《清代三藩研究》、《吳三桂傳》、《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等學術專著,並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

作品目錄

第一章都城、城市體系與政治體制
一、官僚體制下的城牆城市
1.官僚等級制的城市體系
2.城牆的意義
3.京城的建設及空間形態
二、幕藩政治與城下町
1.城下町:由武士創建的城市
2.德川幕藩制政體與城市體系
3.三個都城的並立
第二章都城的空間狀態、社區及其變容
一、“坊”在北京城的衰落
二、“八旗旗分”與北京“滿人城”
1.按八旗方位規劃內城
2.內城旗人流向外城
3.外城民人重新進入內城
三、北京南城的“漢人社區”
四、保甲法移入京城
五、身份制與江戶都城的規劃
1.身份制及其影響
2.身份制下的城市空間
3.江戶的“町”
六、江戶城下町居住結構的變動
1.由“拜領屋敷”到“拜領町屋敷”
2.火災對江戶的改造
第三章都城的商業中心
一、由“市井”到“街市”
二、“市廛”及其移動
1.鐘鼓樓商業中心地位的喪失
2.“城門”與“牌樓”下的商業區
三、正陽門市廛:老店與洋貨
四、廟市:平民化的商業街市
五、江戶的米市交易中心
1.江戶淺草寺的米市場
2.大坂的米市場
六、日本橋:江戶城的商業中心
第四章商人、町人及其社會角色
一、行幫商人
二、米商與錢商
1.米鋪、老米碓房
2.錢莊、票號與當鋪
三、御用商人與官僚商人
四、上層町人參與江戶的管理
五、御用町人與江戶城的建設
1.御用町人的形成
2.御用町人的致富
六、江戶的金融業巨商札差與兩替商
1.江戶城市經濟的變化
2.札差對幕府財政的影響
3.兩替商的“資本主義原形積累”
第五章官僚、旗人與武士的城市化
一、京城的常住居民:旗人的兩極分化
二、京城的流動居民:官僚士大夫的農本觀念
1.會館:京城士大夫的客居之所
2.構屋與園居:禮法與城居的鄉村化
三、京官的為官生活
四、武士由農村走向城市
1.戰爭締造的武士
2.走進城市的武士
五、武士在城市化過程中陷入了困境
1.米本位與貨幣經濟的糾結
2.武士的危機
第六章餘論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滯重——對商人的認識
二、日本的“近世”與江戶時代的本土文化
三、不同文化對近代化歷程的不同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中國明清年號及日本德川幕府將軍執政年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