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3年7月,為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浪潮,國家信息中心出資創辦中國信息大學(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北京網路職業學院的前身),國家信息中心主任王春正任學校名譽校長,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劉鶴擔任董事長、副主任杜鏈擔任校長。
1995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大學”題寫校名。
2001年5月,中國信息大學南京管理學院成立,時任南京市委、副市長,現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2003年6月10日,中國信息大學舉行股權轉讓簽字儀式,國家信息中心退出重組後的中國信息大學,舉辦者變更為北京國信大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2004年2月27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下《關於同意籌建北京信息技術套用職業學院的批覆》(京教計〔200413號〕),同意中國信息大學(專修)升格並更名“北京信息技術套用職業學院”。
2004年11月12日,中國信息大學房山校新校區啟用。
2006年,實行學分制、選課制。
2010年,實行國際三學期制。
2011年,院系調整,原信息工程、傳媒、經濟管理、國際交流四大學院整合為基礎教育學院和專業教學學院。
2015年10月24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下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許可證》批准中國信息大學升格(更名)為“北京網路職業學院”。2016年6月22號上午,北京網路職業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北京網路職業學院將逐步轉化為以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培育為主,同時繼續保留專修層次非學歷高等教育。2016年首批招生專業6個: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界面設計)、移動套用開發(程式設計)、信息安全與管理(區域網路運維)、信息安全與管理(區域網路運維)、新聞采編與製作(網路編輯);6個專業總計招生208人。
學校位於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區。周邊分布著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猿人遺址、被譽為“北京城之源”的西周燕都遺址、具有1300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以及上方山、石花洞、聖蓮山、百花山等世界地質公園園區和長溝國家濕地公園。校園環境
校園占地面積30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學樓兩棟、實驗實訓樓一棟、學生公寓樓四棟、食堂一棟、室內體育館一座。學校建築現代大氣、校園環境整潔優美,適宜學生生活和學習。
學校不斷完善適合於網際網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條件。學校建有各類教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語音教室、影視演播室、畫室、動漫實訓室、計算機房和網路實驗室等。此外,大型圖書閱覽室、數字圖書館、多功能體育館、網球場、籃球場、足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等文體設施,滿足學生的課外生活。
辦學條件
學院建有各類教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語音教室、影視演播室、畫室、動漫實訓室、計算機房和網路實驗室等。
辦學理念
院長張丹海教授認為:“打造意味著錘鍊,錘鍊就要出力流汗;所以說,教育品牌,既不是文字描述,也不是宣傳的產物,它是通過智慧與辛勞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的經驗積澱,是堅持教育深化改革取得成果的結晶”。
人才培養定位:其一,著力培養網路技術、網路管理、網路經營和網路內容製作等方面的網際網路技能型人才;其二,依託行業企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如共建實訓室、企業參與課程設定、頂崗實習模式等等。其三,實行可操作性管理方案和教學制度。鼓勵創業,建立創業學分制並在學校建立自己的創業園區。最後,實行“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的教育體系。
專業介紹
信息安全與管理(網路安全運維方向)
專業概述:培養網路基礎知識紮實、網路排障能力強,能保障網路順暢運行、能有效防範惡意攻擊的技能型人才。
主修課程:路由交換基礎、防火牆技術、滲透測試技術、網路攻防、網路設備管理與維護。
軟體技術 (Java程式設計方向)
專業概述:培養套用軟體開發人才,包括各類計算機應用程式開發、各類遊戲開發、各類手機套用開發等。
主修課程:Java程式設計、安卓應用程式開發、Java資料庫套用開發、Web前端開發、Web後端開發。
數字媒體套用技術(用戶界面設計方向)
專業概述:將網頁視覺設計、人機互動設計和網頁製作三項技能融為一體,培養美學素養良好、設計功底深厚、製作技術嫻熟的複合型用戶界面設計人才。
主修課程:美術基礎、網頁設計、互動設計、Web前端技術。
廣播影視節目製作(視頻編輯與包裝方向)
專業概述:培養學生熟練運用主流剪輯、包裝軟體,完成視聽素材的後期剪接、編輯、特效合成、包裝製作等工作,形成鏡頭流暢、敘事完整的高質量視聽作品。
主修課程:視頻剪輯技術、影視作品包裝技術、攝影攝像技術、編導策劃基礎知識。
新聞采編與製作(新聞寫作方向)
專業概述:以新聞採訪和寫作為核心,以新聞產品製作為重點,培養具有綜合運用採訪、寫作和多媒體編輯技能,製作符合各類媒體要求的高質量新聞產品的專業人才。
主修課程: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媒體采編、新聞攝影、新聞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