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
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四進殿宇。大殿兩側有配殿、廂房數十間。大雄寶殿舊存銅鑄釋迦牟尼大佛,“文革”中毀。
天王殿左右各有倒轉角房3間,轉角處起閣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天王殿北為大雄寶殿,面闊5間,前廊後廈。
大雄寶殿前立三石碑:一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敕賜《承恩寺碑》,一為乾隆年間(1736~1795年)重修碑,一為道光年間(1821—1850年)《重修承恩寺碑》。
大雄寶殿北有法堂5間。大雄寶殿與法堂之間,左右各有配殿3間、廂房7間。
天王殿現存六鋪壁畫,東西牆四鋪壁畫各繪一騰龍;北牆繪兩幅“放生圖”。
大牆院內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樓,碉樓間有地道相通,國內寺廟罕見。
寺東為三界伏魔大帝廟,前後兩院,院內有殿宇十數間。
歷史
明正德五年(1510年),司禮監太監溫祥興建,正德八年(1513年)竣工,明武宗賜額承恩禪寺,僧錄司左覺義宗永為寺院首任住持。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三十年(1850年)三次重修。
北京解放後,這裡被模式口村委會接管,1955年成為九中學校的一部分,六十年代初獨立建校,為“石景山中學”,改革開放後,1980年“石中”併入九中,再次成為九中的一部分。
上世紀九十年代承恩寺劃歸石景山文化委管轄。
本世紀初開始三次大規模維修,現主體建築已基本恢復原貌。
1990年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升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
《民國二十年僧案選》記載:“(承恩寺)廟內神像有毗盧佛、釋迦佛、菩薩、韋馱、伽藍、天王、金剛、十八羅漢、天仙聖母、二郎神、關帝,泥質神像共二十七尊,銅質五十一尊,銅鐘二架,大鼓二面,鐵磬一口。藏經全部十分之四。”
寺中以上文物大多在破除迷信、大躍進等運動中毀棄,到1966年時,僅存大雄寶殿銅鑄釋迦牟尼大佛,”文革“中也被紅衛兵拉倒砸毀。
承恩寺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等處 均繪有精美壁畫,現除天王殿外,其餘不存。
天王殿現存六鋪壁畫,東西牆四鋪壁畫各繪一騰龍;北牆繪兩幅“放生圖”。
天王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是石景山中學的藏書室,”文革“中裡面的書架遮擋住了藏在後面的壁畫,破四舊時倖存。
兩幅壁畫描畫的是“放生”和“放飛”的故事。西邊的是放魚、蝦、放蟹回歸河流,東邊的是放烏回歸天空,把鳥由鳥籠中解放出來它們在高空自由飛翔。
畫上人物在東西兩面各有八人,共有十六人,主角同是皇帝和皇后,各由六位侍女陪伴。
西面的壁畫上左側有一匹白馬和一匹灰馬,跳躍著向人群奔來,完全是無拘無束的,並沒有戴嚼子和任何韁繩,最左邊的侍女卻牽著一頭黃色的鹿.走在兩匹馬的前頭。皇后捧著一個大碗,碗呈黃色,有漂亮的花紋.裡面顯然盛著要放生的魚蝦。兩名侍女為皇后舉著團扇,一名侍女為皇帝舉著華蓋。另一名侍女緊挨著皇帝手持一個小口徑大肚的藍瓶,大概是盛水的。皇帝走在最右邊,用一枚淺口盤向橋下的水中釋放魚、蝦、蟹,水柱中共有六條活物:一蟹、二蝦、三魚.水注下泄後擊起了不小的浪花。東面的壁畫和西面的壁畫相對稱,在東面壁畫上皇帝位於最左邊,他左手正釋放一隻有風頭的鳥,這隻鳥的上方有七隻已經起飛的被放了的鳥,按比例飛得越遠的身子越小。除三名打扇、打傘的侍女外,有一名侍女由皇后棒著的鳥籠中已經取出一隻鳥.準備遞給皇帝放飛,最左邊的一名侍女拿著第二個鳥籠子.早已是空的。第五名侍女手捧著一個紅色的盒子。畫面下方有非常寫實的野花,棚棚如生。
東西牆四鋪壁畫各繪一騰龍,當初是充當四大天王襯景,分別是青、紅、白、黃龍,在祥雲中飛舞騰躍,栩栩如生,反映明代壁畫藝術的多種風格,非常珍貴,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特色
承恩寺建寺後明清兩代均保持了“三不”,不受香火,不作道場,不開廟。
承恩寺有五絕:一為壁畫,一為碉樓,一為鐘鼓樓,一為人字柏,一為上馬石,。
大雄寶殿、天王殿等殿堂均繪有精美彩畫,現除天王殿,其餘不存。
寺廟院內四周有石砌碉樓四座,為國內寺院所罕見,樓高三層,碉樓下有地道連通各處。每座碉樓方方正正,邊長十餘米。層之間原有隔板(現木質隔板以及樓頂和內部的柱子均已腐朽,不復存在),牆上築有石窗.是由整塊的石材鑿成篦狀的.起著射箭的箭眼作用。
寺廟整體建築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牆,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圍住,成為固若金湯的內院。內院東南、西南院角是鍾、鼓樓,與其它寺院獨立建築的鐘鼓樓有別。
法堂北是一6000平方米麵積平地,不栽花兒,不種樹,據說是操練場,這也是京都寺廟中絕無僅有的。
寺中現有古樹十數株,其中的銀杏、松柏已生長3、4百年,深秋,銀杏樹樹葉金黃,果實纍纍。寺院北牆處有一人字柏,是北京城內外罕見之物。
下馬石,或稱上馬石。下馬石在皇宮、王府以及達官貴人府第多有設定,與平民百姓無緣,因此並不多見。承恩寺山門前有一對保存完好的下馬石。寺廟設定下馬石,寥若晨星,承恩寺有下馬石,說明它不是一般的寺廟,與官府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講述
《明代放生主題壁畫》
舒乙
模式口,原叫磨石口.真了不起,藏龍臥虎。
短短這么一個山口,有一條古道:有若干古代民居,有法海寺,法海寺里有聞名世界的明代佛教壁畫:有北京市九中,九中是個重點中學,出過不少名師和名徒,有田義墓.那裡有非常精彩的石雕,還有一座承恩寺。
承恩寺正對著九中,在一個高坡上,緊挨著磨石口古街,不難找。門口有幾棵大樹.樹幹很粗.一身的滄桑痕跡,一看就知道年頭不短了,是老樹爺。
承恩寺從未開放過,老鎖著門,門口牆上倒是掛著北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可見,是有相當文物價值的。
最近,石景山區斥資開始對承恩寺進行修繕,面貌己煥然一新。紅紅的廟門很醒目。“敕賜承恩寺”五個大金字也高高懸在門上,引來過路人的注目和好奇。
在丁傳陶老師的帶引下,我有幸進入了承恩寺,大有先睹為快的榮幸和愉快。丁老師曾在承恩寺里住過,對承恩寺很熟。他指著承恩寺旁邊的關帝廟說,那裡的西廂房曾是他的“舊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九中曾把承恩寺和關帝廟當作校舍用。丁老師甚至能背出寺枚檄聯上的詩句。他是教語文的,是高級教師。他比我大一歲,已退休多年,但仍活躍在教育界和文化界.是個極熱心於社會服務的人。他特別推薦承恩寺.趁著修繕之際,不妨先看看。
承恩寺是明代寺廟,有殘碑為證,但因荒廢已久,只刺了寺廟的外殼,內部空空如也。它的歷史、它的作用、它的價值都有待考察,甚至連當今專門負責管理的幹部也說不太清楚。他們正在發愁.修繕好了以後承恩寺究竟乾什麼用。
但僅就空殼而言,也有非凡之處.起碼有三點特別引入注意。廟外邊居然有一層厚厚高高的虎皮牆.長方形.將寺廟整體築成一個“回”字形的大框架。寺廟在里,自身有一圈廟牆.虎皮牆在外,又是一圈,兩圈之間有夾道。這很少見。
更可觀的是,虎皮牆的四角.各有一座碉樓。每座碉樓自身方方正正,每個邊長足有十米。碉樓相當高,是個三層樓式的。層之間都有隔板。木質隔板以及樓頂和內部的柱子均已腐朽.不復存在,漏了天,甚至由碉樓裡面自然長出了參天大樹。不過,碉樓四壁的牆都很完整,相當牢固。牆上築有石窗.是由整塊的石材鑿成篦狀的.起著射箭的箭眼作用。挺奇怪的是,四個碉樓據傳說均有地道彼此相通,實際構成一套嚴謹的軍事設施,將寺廟因團圍住.固若金湯。這四組碉樓能給人很多聯想.說明當初承恩寺很不簡單,它可能兼有鎮守城市咽喉的作用.或者兼有關卡、釋站、情報站等多種功能。反正.承恩寺當初很重要,要嚴密設防,嚴加保護。
承恩寺裡面的樹很多.都很古老,有銀杏、有槐樹、有松樹、有柏樹.樹種不下十多種,棵數多達幾十株,這對於一座完全建在平地上的寺廟來說,並不多見,不像那些建在山坡上的廟宇。
最令人驚喜的是,在承恩寺的天王殿里,至今完整保存著明代壁畫。這個殿是安放四大天王塑像的殿,天王背後東西兩側各繪有兩條形繪巨龍,是充當天王襯景的.畫的水平一股。唯有北牆上北門的兩側各有—幅精彩的壁畫.有出奇的內容和藝術水平,不可多得,值得大書一筆。
兩幅壁畫各高兩米左右.各長四米左右,總面積約為十五平方米。壁畫的風格和法海寺的明代壁畫的風格幾乎完全一致,雖然比法海寺晚70年.但一看就是明代中期的作品,距今已有490多年了。畫的手法雖然和法海寺壁畫同出一轍.但沒有法海寺壁畫那么細膩和奢華,略加揮灑反而增加了它的靈動、飄逸和鮮活。
這兩幅承恩寺壁畫可能也是皇家畫師所為,而絕不是民間工匠的作品,是屬宮廷畫派的.因為其手法非常講究,出手不幾。人物的臉、手都畫得極其規矩、漂亮,完全符合比例,一看就知道作者素描基本功特彆強,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其水平甚至達到了可以當作個人臨冪範本的程度。
這兩幅壁畫的主題非同小可,和法海寺壁畫大不相同。法海寺畫的是神,而承恩寺畫的是人。前者是宗教的.後者是世俗的。前者是天上的,後者是人間的。相比之下承恩寺壁畫的人文價值顯得尤為可貴。
兩幅壁畫描畫的是“放生”和“放飛”的故事。西邊的是放魚、蝦、放蟹回歸河流,東邊的是放烏回歸天空,把鳥由鳥籠中解放出來它們在高空自由飛翔。
畫上人物在東西兩面各有八人,共有十六人,主角同是皇帝和皇后,各由六位侍女陪伴。
令人震撼的是西面的壁畫上左側有一匹白馬和一匹灰馬,跳躍著向人群奔來,完全是無拘無束的,並沒有戴嚼子和任何韁繩,最左邊的侍女卻牽著一頭黃色的鹿.走在兩匹馬的前頭。皇后捧著一個大碗,碗呈黃色,有漂亮的花紋.裡面顯然盛著要放生的魚蝦。兩名侍女為皇后舉著團扇,一名侍女為皇帝舉著華蓋。另一名侍女緊挨著皇帝手持一個小口徑大肚的藍瓶,大概是盛水的。皇帝走在最右邊,用一枚淺口盤向橋下的水中釋放魚、蝦、蟹,水柱中共有六條活物:一蟹、二蝦、三魚.水注下泄後擊起了不小的浪花。東面的壁畫和西面的壁畫相對稱,在東面壁畫上皇帝位於最左邊,他左手正釋放一隻有風頭的鳥,這隻鳥的上方有七隻已經起飛的被放了的鳥,按比例飛得越遠的身子越小。除三名打扇、打傘的侍女外,有一名侍女由皇后棒著的鳥籠中已經取出一隻鳥.準備遞給皇帝放飛,最左邊的一名侍女拿著第二個鳥籠子.早已是空的。第五名侍女手捧著一個紅色的盒子。畫面下方有非常寫實的野花,棚棚如生。
應該說,這兩組畫面都有著完整的故事,創作思想奇妙,人物動作連貫.彼此呼應,異常生動,很有現代性,脫離了一般人物畫的單擺浮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稱它為精心創作的稀世珍寶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主題不得了。雖然是來源於佛教的不殺生和放生哲學,但它是多么符合整個人類的共同理想啊。這個理想就是人類必須善待大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地球上的一切生靈.而不是一味地去統治它們,欺辱它們,殺害它們,甚至消滅它們。大家同在一個地球上生活.本來是互相制約的、互相聯通的和相輔相成的,大家都是大生態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思想今日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但是真理總是一點一點逐步完善的,是人類許多思想互補和累積而來的。然而。承恩寺卻會因此而出類拔萃,而價值非凡,而出眾。承恩寺之名是皇帝敕賜的。明代的皇帝有大愛的思想,和尚有大愛的思想,宮廷畫家有大愛的思想,才留下了這樣的美術,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們應當感激他們。
難能可貴的是壁畫畫面基本沒有多少損壞,比較完整。只是畫面已經灰頭土臉.大概受過煙燻火燎.顯得十分的昏暗了,缺少必要的關注、清理和保護罷了。應該好好地用科學的方法修整一下.讓它露出昔日的光彩。這裡,天生是一座環保和宣傳愛護野生動植物的大好博物館的坯子。
這么好的藝術品,又是明代的.當作鎮館之寶.當作好的哲理載體,真是太絕妙了.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切莫再讓它默默無聞地孤單下去。有大藝術品在此,那么,都來頂禮膜拜吧。
碑文
承恩寺記
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邐而來,二千餘里,迄於古碣石之地,以入于海。屏嶂嚴固,岩巒起伏,奇蹤巨麗,甲於天下。釋剎道觀,往往各得其勝。乃於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日翠微,有新剎一區,額日承恩。其地崇岡後峙,高塔前聳,長河抱其陽,平疇衍其周。論堪輿者以為風氣攸結,覽形勝者以為景物所會。而溷於氓居,踐於樵蘇,閟而不發者久矣。爰伐材於林,鑿石于山,傭夫於農隙,選工於善事,眾手交作,布地除壤,高庫稱位,三閱炎燠,甫以告成。予茲雖退老丘壑,未能扶衰力憊,攜筇躡屐,一往觀焉。茲山少所經歷,游不啻數十,至翠微之勝亦知之熟矣,故為之記。茲寺經始於正德五年庚子之春,落成於八年癸酉之秋,額名實上所賜,且命僧宗永為僧錄司左覺義,兼本寺住持。
正德十年立。李東陽撰。
重修承恩寺碑
粵稽洪荒之世,制度不興,混沌初開,教化未闡。況夫代遠年湮,事難備考。漢興以來,釋氏之說始入中華,李唐之代其教乃盛行矣。雖雲一切佛法本心自有要,非宏其蘭若,不足以肅觀瞻。非裝其法相,不足以昭虔敬。乃磨石口舊有前明上方一座,自乾隆二十二年重修之後,又歷經一餘春秋,頗形傾圮。首領人監劉金慶目睹情形,爰倡義舉,並承禮親王菊泉主人慨捐多金,用完善果。於是構料鳩工,以新廟貌,計六十日,精舍告成,而殿宇遂以改觀焉。
伏以三昧真傳,原是空中有色,貞一精菹,本來色即是空。幸法輪之常轉,壽域鹹登;望沙門之大開,波羅共上。蓋佛之在天下也,如水之在地中,惟信之深者,而後感之神焉。譬若掘井得泉,而日水專在是,豈理也哉,抑又聞之,凡祀國之大典也,以勞定國則祀之,法施於民則祀之。夫慈雲蔭世,上之可以護國,非以勞定國乎?寶筏渡人,下之可以警眾,非法施於民乎?繕修供奉,禮亦宜之。嗟夫!花雨微飄,識晨鐘之初響;香風偶動,聆暮鼓之乍敲。有不猛然驚醒者其誰也歟?
爰命石工鐫以記之長白鍾泰撰文,長白科年敬書。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榖旦立。
環境
承恩寺位於石景山區模式口,背靠翠微山,南部是趙山,東部有金頂山,西部是紅光山,寺廟對面就是北京市第九中學。模式口村是北京市重點保留的古村鎮,被列為北京市歷史文化街區,村中古民居眾多。村中內外遍布文物古蹟,其中聞名於世的有法海寺、田義墓、龍泉寺、永濟寺、冰川遺蹟陳列館、北京市第一塊植樹紀念碑、永定河引水渠等。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東部,路南對面為北京市第九中學。
承恩寺東為金頂北街,公車站是模式口東里,有專109、527、489路公車
承恩寺西為石門路,公車站為首鋼小區,有336路 、358路 、396路、 489路、 597路、 941路、 961路 、972路、 977路 ;快速直達專線26線 、51路; 運通112線、116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