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

化龍

化龍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東北部,傳說宋末黃氏遷此開村,其子黃龍於村南建龍山寺,鄉人稱祖化龍歸天,自此村名為化龍。全鎮面積53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及1個居委會,人口30808人,是廣州南拓發展的重點鎮。東鄰石樓鎮,南鄰石基鎮,北靠廣州市區,倚珠江航道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埔新港隔江相望,西鄰新造、南村鎮,與廣州大學城緊緊相鄰。地理位置優越。京珠高速、北二環高速等主要交通要道貫穿全鎮,黃埔大橋將化龍鎮與黃埔開發區緊密連線,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城市建設

在區委、區政府及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上下高舉-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重要思想,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總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抓好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大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全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法制建設取得新的成績,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再創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經濟成長

全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工農業總產值實現社會總產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工業總產值25.8億元增長%7,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完成稅收7163萬元,比上年增長28%。

神話傳說

華夏神話中,龍是沒有形成種族的,沒有龍族這種說法,也沒有神族這種說法!除了人,各種族都沒有。似乎萬物有靈,皆可化龍。

魚化龍

魚化龍魚化龍
大荒西經》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最早的化魚形態的說法。《海外南經》云:“蟲為蛇,蛇號為魚。”民間風俗早有魚化龍的說法。《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喜得貴子,魯昭公以鯉魚作賞賜,孔子因此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傳統寓意紋樣。亦名“魚龍變化”。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封氏聞見記》卷二:“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便聲價百倍。”《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媽媽來相送,但願得魚化龍,青雲直上。”紋樣一般都以魚、龍組成,寓意高升昌盛。

蛟化龍

述異記》蛟千年化為龍。餓而食虎。

應龍

《述異記》卷上:“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馬化龍

西遊記》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行者道:“兄弟謹言,此間乃西方國王,非塵俗也,亦非輕拋棄也。常言道,眾毛攢裘,要與本國之王治病哩。醫得好時,大家光輝,不然,恐懼不得善離此地也。”那馬才叫聲“等著!”你看他往前撲了一撲,往後蹲了一蹲,咬得那滿口牙齒乞支支的響亮,僅努出幾點兒,將身立起。八戒道:“這個亡人!就是金汁子,再撒些兒也罷!”那行者見有少半盞,道:“彀了,彀了!拿去罷。”沙僧方才歡喜。三人回至廳上,把前項藥餌攪和一處,搓了三個大丸子。行者道:“兄弟,忒大了。”八戒道:“只有核桃大,若論我吃,還不彀一口哩!”遂此收在一個小盒兒里。兄弟們連衣睡下,一夜無詞。
更有傳說中一條草繩也可以化龍,似乎龍就是天地之精,應感而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