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化妝,亦可以叫化裝。是運用化妝品和工具,採取合乎規則的步驟和技巧,對人體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進行渲染、描畫、整理,增強立體印象,調整形色,掩飾缺陷,表現神采,從而達到美化視覺感受的目的。化妝,能表現出人物獨有自然美;能改善人物原有的”形“”色“”質“,增添美感和魅力;能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呈現一場視覺盛宴,表達一種感受。
名詞由來
![化妝](/img/8/a3f/n5GcuM3XwQjN5kTM3gDO5YTN1QTM3cTN4QjMxADMwAzMxAzL4g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脂粉黛澤之化妝,中國古代,早已實行。迨及唐朝,人文璨然,宮嬪眾多,使六宮粉黛,競美爭妍。所以化樁一項,更趨濃艷。日本平安朝女子之化妝,起源亦由於唐,今分為髻、額黃、眉黛、朱粉、口脂等等。”……
化妝業務
![化妝經濟](/img/c/7d6/n5GcuM3X3EDMwYzMwcDO5YTN1QTM3cTN4QjMxADMwAzMxAzL3g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中央戲劇學院所在的東棉花胡同一日之間冒出四五家化妝工作室並打出誘人廣告:“無痕藝考化妝,專為中戲考生打造,無痕清透裸妝”、“紙巾擦不掉的妝容”,胡同狹小的店面整個上午人來人往。北青報記者走進一家書店的化妝室,這家小書店平時以賣書和列印為主,也接演出和培訓的化妝業務。工作人員正在為下午參加歌劇專業的考生化妝。“化妝占平常業務的20%。”她說,“但藝考這十幾天,90%以上的工作都是化妝。像早上8點面試,妝要從五六點開始化。”
化妝價絡
每年的“藝考季”,這條胡同的化妝師們比考生還要忙碌。“以前不能網上預約,過年也不消停,有人年前就開始打電話。”根據化妝品和化妝師的規格,定價從100元到500元不等。“畢竟是學生,很少有特別高端的,一般都化快妝,不貴。”
化妝要求
不同的考生,化妝的要求也不同。根據化妝師的經驗,“表演專業,需要化裸妝,突出優點,掩蓋不足,也就是無痕妝吧,播音系也類似。”在中戲備考區內,記者留意到也有女生自帶著粉底口紅,以方便補妝。然而,“無痕”藝考妝終被藝考考官輕易識破。在播音主持系候場區,考務人員發放濕巾並檢查妝容,並要求濃妝考生緊急卸妝才能進考場。中戲相關人員介紹說表演系會更嚴格,“他們要求初試原則上不化妝,複試一律不化妝,會有專人準備濕巾和卸妝棉。”中戲的相關負責人還特別提醒考生,對於藝考生而言,化妝需依據不同專業和考試的特點,“不同的專業,化妝的要求也不同,歌劇專業,因為要配合服裝,所以考生需化妝,播音主持複試時也需化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