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經過30年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體系結構、運行管理機制、創新活力等多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市農研所積極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全所職工轉變思想觀念,加強了對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對過去生產中常規品種進行了提純復壯,探索研究良種模式化栽培。 2006年選育出的玉米包玉2號,改寫了我市尚無自主智慧財產權玉米品種的歷史,同時獲得了包頭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經過30年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體系結構、運行管理機制、創新活力等多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
科技體系結構得到最佳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創新主體格局。該所實行項目負責制,極大地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先後有八個蔬菜新品種、三個玉米新品種參加了自治區新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目前全所選育的蔬菜新品種,在自治區相關領域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番茄星宇201、202、203系列新品種通過國家蔬菜新品種認定,在全國處於先進水平,2007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自治區蔬菜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成果纍纍 彰顯改革力量
30年的科技體制改革帶來了市農研所科研實力的明顯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市農研所積極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全所職工轉變思想觀念,加強了對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對過去生產中常規品種進行了提純復壯,探索研究良種模式化栽培。為全市蔬菜的穩產豐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設施農業逐步興起,保護地面積逐年增加,市農研所及時掌握了解生產實際,各育種課題及時調整育種目標,由過去單純地追求高產型或早熟型育種目標轉向高產、抗病、優質、適應性強的育種目標,通過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國內知名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學術交流和業務往來,極大地帶動了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加快了科研步伐。各個育種課題組對新選育出來的新組合積極參加包頭市和自治區組織的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大部分品種獲得審定命名,番茄課題組先後育出了高產抗病優質新品種中紅1號、B95-01雜交種,茄子課題組選育出了優質中早熟高產新品種“海紫茄”、“包雜三號”、內茄2號、蒙茄3號雜交新品種,青椒課題組選育出了巴彥椒、蒙椒3號雜交新品種,並引進名、特、優、新蔬菜26類,50多個品種,這些成果的廣泛推廣套用,促進了我市蔬菜更新換代的步伐,加速了菜籃子工程建設,為包頭市城市蔬菜周年供應,增加花色品種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了多項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科技進步獎。
八十年代我市白菜霜霉病經常流行成災,植保課題組悉心研究其發病規律,並進行藥物防治試驗,篩選出了乙磷鋁防效達80%-90%,在我市發起組織了12省市推廣協作組,推廣防治面積60萬畝,挽回經濟損失3200多萬元。1985年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八十年代中期,針對我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生規律及套用殺菌劑等綜合防治進行了技術研究,1987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後,又率先組織了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六省市區推廣殺菌劑協作組,到1988年推廣防治面積10萬多畝,挽回經濟損失3700多萬元,同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市對農田基本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該所抽調技術骨幹力量參加了包頭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為我市“農業區劃”合理規劃土壤,實行科學種田提供了科學依據,緊接著開展了蔬菜配方施肥技術研究、幾種作物專用復混肥的研製等,在研製過程中與包頭機化設備公司復混肥廠緊密合作,進行了科、工、貿聯合,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轉化,先後有四項科研成果獲得包頭市科技進步獎。
在搞好科研的同時,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堅持科研與生產結合、與試驗示範推廣結合、點與面結合,深入到郊區、固陽、土右蹲點跑面,深入田間地頭實行技術指導,推廣套用新技術、新品種,還通過舉辦講習班、農民夜校、骨幹培訓等形式,建立科技示範網路,發展科技示範戶。同時利用該所的技術優勢,編撰了各種科技宣傳書冊,《包頭蔬菜品種志》、《包頭農業科技》、《包頭蔬菜豐產栽培技術》、《包頭農業技術諮詢》、《包頭蔬菜》等,及時發放到農民技術員的手中。積極參與包頭市有關部門組織的2.5~3萬畝蔬菜栽培技術推廣的大型協作,獲得了多項豐收獎的獎勵。
進入九十年代後期,農業發展已經向著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區域化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科研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科研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迫切要求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以提高全所的整體實力。市農研所根據多年的科研基礎優勢,積極爭取上項目,謀發展,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每年市科委、自治區科委等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大力支持立項,主要包括有:主要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與選育、示範推廣、自治區西部區蔬菜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大型研究推廣項目,所內及時了解生產實際,引進了玉米新品種選育、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等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已經面向全市乃至全自治區大面積示範推廣,新育成的內番四號、蒙茄三號、巴彥一號、蒙椒三號等系列品種已在全自治區推廣,並分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在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的基礎上,每年繁殖果菜類雜交種100多畝,繁殖豆類、葉菜類等各類蔬菜良種達到5000多畝,平均年產10萬公斤優良蔬菜種子,大部分推廣到全區、全國各地。
二十一世紀後,農業科研更加面向農業現代化建設,由此市農研所又確立了新的規劃藍圖,努力在“十一五“、”期間把包頭市農研所打造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蔬菜育種、栽培研究中心。2006年選育出的玉米包玉2號,改寫了我市尚無自主智慧財產權玉米品種的歷史,同時獲得了包頭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所繁殖的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在達茂、固陽、九原等地廣泛推廣,使馬鈴薯增產20%~50%,每畝增加效益1000元以上。由該所科技人員研製的“保果素”獲國家專利,稀土多元沖施肥具備了產業化開發套用的條件。該所植保專家編輯出版的《中國蔬菜病蟲害原色圖譜》系列叢書,已在全國發行9萬餘冊;已經編撰出版的《蔬菜、果樹等病蟲害防治系列圖鑑叢書》,將對我國蔬菜、果樹的病蟲害防治發揮更大作用。
公車:16路,133路
包頭市農牧業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