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村[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雲壇鄉下轄村]

包山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東北15.9公里,原屬金鐘鄉,現屬外舍管理區,地處上圩東南,景青公路隨山而上。村辦國小建於此。村坐落仰天湖西坡山澗峽谷地,包姓開基,以姓得名。轄包山、下斜、竹園壟、上湖、西坑、山丘、梅丁崗、主洋、鐵鋪、壟岱等10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248戶,1018人,漢族。耕地面積663畝,山林19177畝,產毛竹、松、雜木等。有村辦林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老區村。 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1元。

包山村位於縣城東部,海拔700多米,全村140多戶700餘人,原本是個名不經傳的偏遠高山村,自2006年“包山花鼓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之後,一時名聲在外,吸引了不少遊客。該縣運管部門不失時機抓住機遇,在上級交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將建設包山村客運站列入康莊工程建設同步進行。目前,這座投資40多萬元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村級客運站即將投入使用,它為挖掘搶救“包山花鼓戲”創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受到了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

2007年前,通往包山村的只有一條坑坑窪窪的2.5米寬的機耕路,與外界聯繫相對閉塞,不僅嚴重影響了包山村的經濟發展,而且嚴重製約了縣鄉相關部門對民間文化瑰寶“包山花鼓戲”的挖掘與搶救。“包山花鼓戲”由安徽“鳳陽花鼓”衍變而來,經歷代包山民間藝人的嫁接創新,自成一體,是一種介於民間歌舞、曲藝和小戲之間的藝術形式。自明代傳入包山,歷經400多年,代代相傳,相沿不絕。但到上世紀中後期,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曾一度瀕臨失傳。直到2006年,“包山花鼓戲”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才重放光彩。

為了讓“包山花鼓戲”這一寶貴民間藝術珍品發揚光大有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雲和縣公路運管所緊緊抓住省市縣有關部門緊鑼密鼓進行搶救挖掘之契機,主動與縣鄉村溝通,積極爭取省市縣相關部門的支持,將包山村客運站列入到2007年度包山康莊工程建設規劃中同步建設。經近兩年的緊張施工,一條通往偏遠高山村投資500多萬元的農村公路竣工開通了,一座建築面積為12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山村客運站也建成即將投入使用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