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業場[武漢勸業場]

武漢最早的勸業場是清末的“兩湖勸業場”,1902年,張之洞又於武昌蘭陵街創辦“兩湖勸業場”。

概況

1909年(宣統元年),繼張之洞之後的湖廣總督陳夔龍又在武昌文昌門組織了“武漢勸業獎進會”,分為天產部、工藝部、美術部、教育部、古物參考部陳列展銷,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古物參考部中陳列金類、石類、陶瓷、書畫、雜物等五項。晚清武漢博覽業的興起正是武漢城市崛起的某種象徵。

“武漢勸業獎進會”之後,規模最大的是“南洋勸業會”,成立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南洋通商大臣倡辦,宗旨是獎勸農工,振興實業。

現在的勸業場

現在的勸業場位於武漢市洪山區勸業場路和武珞路交界的街道口。街道口的勸業場,建於上世紀30年代,比鄰武漢大學。

宋寶羅的勸業情愫

津沽勸業場,以其“海納百川”的經營理念,甫一開業,即融購物、娛樂、休閒於一體,大受歡迎。不僅繁榮了市場、促進了消費,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出諸多戲曲、曲藝界的大師和金石、書畫界的名家。久居杭州,已壽高93歲的京劇老藝術家宋寶羅,便是其中的一位。熟悉宋老的人都知道,他有三絕:京劇、書畫、篆刻,樣樣精通。說起來,他的藝術經歷,還與勸業場息息相關。

宋寶羅生平

宋寶羅,號季生,1916年出生於京城梨園世家,父親宋永珍藝名“毛毛旦”,是久負盛名的梆子刀馬、花旦演員;母親宋鳳雲,是京劇史上第一位女丑。在如此藝術氛圍濃郁的家庭中成長,宋寶羅學戲是必然的。他天資聰穎,學戲極快,老生、老旦、花臉甚至青衣戲,無所不精。寶羅7歲登台即獲“平劇神童”美譽,9歲時父親就為他和哥哥們建立班社,由他掛頭牌巡演於京、津、冀、魯、豫、晉各地,走到哪裡紅到哪裡。他10歲那年巡演至天津勸業場天華景戲院,打炮戲《定軍山》,贏得津門觀眾如潮好評,過幾天貼花臉戲《草橋關》,由於給他勾臉的化妝人員沒有油彩,使用了黑鍋煙,結果致使他右眼中毒,先是紅腫,後來竟完全失明。這場飛來橫禍使全家人焦急萬分,急返京延醫求治,經一年多治療,眼病才略有好轉。休養期間,他經故宮博物院理事、著名畫家馬湛汀引領,對書畫產生濃厚興趣,後又有緣結識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徐燕蓀、李苦禪、陳半丁等諸多畫界方家,最終拜於非闇為師,專習工筆花鳥及篆刻。

1935年,宋寶羅之母宋鳳雲領銜到津門北洋戲院演出,寶羅跟隨前來,又有幸經友人介紹加入天津美專松聲畫社學畫。松聲社社長趙松聲為津門名流,交際廣闊,見寶羅痴迷作畫與治印,又刻苦勤奮有天賦,對他極為喜愛,逢藝術活動就將他帶在身邊。由此,寶羅拜識了許多名家,如前清遺老、太子少保、鐘鼎文專家金錫侯,溥儀的老師、書法家陳寶琛,國民黨元老、草書名家于右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校長張伯苓等。這些前輩名家經常派家裡的小夥計將印石送到寶羅這裡請他治印,久而久之,寶羅在篆刻方面聲名鵲起。

後經這些名流安排和介紹,他開始在勸業場二樓南側的夢花室協記湖筆南紙局正式掛牌治印,老先生們喜愛寶羅,還為他訂下較高的潤格:每個字大洋一塊,字過大、過小都要加費,邊款每五字按一字計算,而且還規定仿樣不刻、劣石不刻。經這些名家的介紹和推廣,宋寶羅名聲越來越大,還有人給他送來“刻字大王”牌匾。寶羅每月至少治印二十至三十方,收入頗豐。他刻字講究品德,凡名畫家、名演員、社會名流要刻的,一律免費,有時連石頭也奉送。當時的名流、政要,如 “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民初總統、書畫家徐世昌,大書法家華世奎,京劇名旦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電影界名演員王元龍的哥哥王伯龍等,均曾找他治過印。

宋寶羅曾把他為諸多名流所刻的印鈐在印譜上留念,眾名家紛紛題詞。徐世昌題的是“鐵劃銀鉤”,金錫侯題寫“直追秦漢”,張伯苓則為印譜作序,序云:吾友宋寶羅季生氏,天賦奇才,於藝術無所不能,書畫之外,尤精刻石,運刀成風,一絲不走,堪與郢匠同其技,每一作品告成,見者無不叫絕……

宋寶羅在津治印兩年多,“七七事變”後,他視力恢復,重返舞台,解放後在杭州參加國營劇團。極具戲劇性的是,“文革”期間,杭州造反派赴津調查“四開人物”(即軍閥、敵偽、國民黨、解放後四個時代宋在舞台上都很紅,吃得開)和“漏網右派”宋寶羅“罪證”,還曾在已改稱“人民商場”的勸業場倉庫找到他當年掛牌治印的“刻字大王”招牌及印譜,見證了他在津門金石生涯的輝煌歲月。

現狀

歲月如流,轉眼間七十餘個年頭過去了,當宋老得知勸業場將慶祝建成80年時,感慨萬端:“我對勸業場太有感情了!我10歲在那兒演出時,稽古社還沒成立呢。那會兒我初出茅廬就受到挫折,眼睛壞掉了,可是也算壞事兒變了好事兒,我在那裡受到許多老師們培養,在篆刻上成熟起來,也不知夢花室還在不在?有機會,我還要再到天津看看,看看夢中常常回去的勸業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