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李恆,彭文慧 著
叢 書 名:傳統農區工業化與社會轉型叢書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509709467 出版時間:2009-10-01版 次:1頁 數:214裝 幀:平裝開 本:20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內容簡介
勞動力轉移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永恆主題。事實證明,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快速、徹底、永久轉移是國家或地區區順利轉型的關鍵,然而考察我國三十年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情況,轉移能力不足、轉移速度放緩、轉移就業不穩定和務工收入增長呆滯等問題日益凸顯,所有這些都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產業集群對勞動力的集聚機制和非正式培訓機制為我們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視角,《勞動力轉移與傳統農區發展》以此為出發點,研究集聚經濟提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能力的內在機制,並結合我國典型案例,分析基於產業集群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及其績效,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對傳統農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經濟社會轉型的影響。
作者簡介
李恆,(1971~),男,河南唐河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條件下的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專著一部,在《中國軟科學》、《國際貿易問題》、《農業經濟問題》、 《改革》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研究成果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博士論文《基於FDl的產業集群研究》被評為2006年度華中科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和第三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博士論文。
彭文慧(1969~),女,河南新鄭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經濟學。近年來在《科學管理研究》、《農村經濟》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研究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論文一等獎和河南省“三農”問題研究一等獎等多項獎勵,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問題與現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結構
第三節 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生存狀態
第四節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現狀
第二章 基於產業集群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理論
第一節 產業集群相關理論
第二節 產業集群人力資本積累機制
第三節 基於產業集群的教育培訓理論基礎
第三章 美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基於產業集群的教育培訓與人力資市積累
第一節 美國矽谷產業集群的教育培訓機制與人力資本積累
第二節 中國台灣新竹產業集群的人力資源開發
第四章 基於產業集群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案例分新
第一節 東部發達地區基於產業集群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第二節 中部欠發達地區基於產業集群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第五章 基於產業集聚的農市寸剩餘勞動力轉移模式與績效
第一節 產業集群教育培訓機制與農村勞動力轉移能力提升
第二節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模式與績效分析
第三節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六章 結構性增長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結構性增長、結構貿易對勞動要素產業轉移的推動
第三節 中國結構性增長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績效
第四節 2004~2005年民工短缺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績效的糾正
第五節 未來結構調整的原則與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思路
第七章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傳統農區農民增收——以河南省為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外出務工促進農民增收的經濟學分析
第三節 外出務工促進農民增收的調查分析
第八章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傳統農區經濟發展
第一節 農村市場的性質
第二節 外出務工、消費導向與傳統農區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外出務工、智力回流與傳統農區經濟發展
第九章 農村勞動力流動與傳統農區經濟社會轉型
第一節 勞動力流動與傳統農區經濟社會轉型問題
研究綜述
第二節 黃河沿岸地區農耕經濟體系的制度分析
第三節 歷史上的人口流動與農耕經濟體系的變革
第四節 當代農村勞動力流動與黃河沿岸地區農耕
經濟變遷
第五節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如果不考慮以漁獵、採集為生的原始蒙昧狀態,人類社會以18世紀下半葉英國產業革命為界,明顯地可分為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即傳統農耕與鄉村文明社會、現代工業與城市文明社會。自那時起,由前一階段向後一階段的轉換——或者說社會的現代化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從傳統農耕與鄉村文明社會向現代工業與城市文明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的洋務運動,然而,隨後長達百年的社會動盪,嚴重阻滯了中國社會全面的現代化轉型進程。
中國真正大規模和全面的社會轉型是以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為起點的,農區工業化潮流是其最強大的推動力。正是由於珠三角、長三角廣大農村地區工業的蓬勃發展,才將越來越廣大的地區和越來越多的人口納入工業和城市文明發展的軌道,並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美名。然而,農耕歷史最久、農耕文化及社會結構積澱最深、地域面積最大、農民人口最集中的傳統平原農業區,卻又是工業化發展和社會轉型最滯後的地區。顯然,如果此類區域的工業化和社會轉型問題不解決,整箇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就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