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羅伯特·迪克西生平
1864年5月1日,迪克西出生於英國倫敦(London)米德爾塞克斯郡(Middlesex)的聖潘克拉斯(St Pancras),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頗有藝術氣氛的家庭里,其父親名叫約翰·羅伯特·迪克西(John Robert Dicksee),母親名叫瑪麗·安·迪克西(Mary Ann Dicksee)。由於迪克西的父親是倫敦城市學院(City of London College)的一名繪畫教師,他即於1881年進入該校進行專業修習。畢業後,迪克西曾先後跟隨當年的著名會計師C.N.里德和溫特沃思·H.普賴斯邊見習、邊研修相關的會計業務,在其年滿十七歲便成為公司的一名簿記員。
迪克西於1886年經過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簡稱ICAEW)的嚴格考試後,因成績合格而成為成一名正式會員。在獨立執業三年後,他加入彼得先生的事務所(Mr. Peter Price of Cardiff),並開始在加的夫創建了自己的會計事業,與此同時,他還在當地的技術學校講授簿記學。1894年,他回到倫敦,創建了塞爾斯-迪克西(Sells & Dicksee)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其合伙人即著名的亞瑟·L.塞拉斯(Arthur J.Sellars)。
1903年,因其出版的著作與取得的成就為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校理事會所認可,他被任命為該校會計系主任,並於1902~1906年期間擔任伯明罕大學會計學教授。同年,他還受邀出任了倫敦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兼職講師,並於1918年起出任倫敦經濟學院會計學及企業管理學教授,並在那裡一直工作到1926年退休止。退休後,被授予倫敦大學榮譽教授稱號。
1894年,迪克西與諾拉·比阿特麗斯·普拉姆(Nora Beatrice Plumbe)在英國倫敦的馬里列本教區(Marylebone district)喜結連理,婚後育有一子勞倫斯·羅伯特·亞瑟·迪克西(Lawrence Rowland Arthur Dicksee,1897-1916),但其19歲時卻不幸夭折,此後,未再養育孩子。1932年2月14日,一代會計大師迪克西在英國倫敦的漢普斯特德教區(Hampstead district)不幸逝世,享年68歲。
勞倫斯·羅伯特·迪克西的主要貢獻
(一)完成了多部會計論著
迪克西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最有影響的會計大師之一,在他從事會計審計實務近四十年的歷程中,不僅在推進會計、審計理論,以及會計、審計科學發展方面也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在公司會計實踐和特許會計師審計業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迪克西也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多產作者,自1892年出版其富有世界影響的《審計學:審計師實用手冊》(Auditing: A Practical Manual for Auditors)一書開始,他結合自身從事審計實務的豐富經歷,撰寫了大量會計、審計、企業組織管理類書籍,特別是有關會計入門的著述20多種,其涉及範圍廣泛,主要為審計、法務會計、煤氣會計、拍賣會計、外幣轉換、旅館會計、折舊商譽、開採業會計與管理等多個領域,其主要作品有:
美國著名會計史學家麥可·查特菲爾德(Michael Chatfield)認為,迪克西不論是其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是他廣闊的研究範圍,所取得的成果都是極其非常驚人的,因此讚譽他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那個特殊年時代最高產的會計作家之一。
(二)提出了具有重要影響的會計理論觀點
在19世紀後期,英國的工業革命基本結束。但在會計實務中,於資產評估方法的運用上,當時的許多製造型公司均採用“單式簿記法”或存貨法,而在對對固定資產進行計價時,則一般均將其視作未賣出的庫存商品來考慮。由於在每一會計期末,對公司持有資產的估價和重估價均按照上述原則處理,故致使公司在不同時期利潤往往就會隨著資產價值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即在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資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之間,以及在固定資產的折舊和增添之間看不出有什麼根本性區別所在,這種會計實務處理方式存在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當時英國會計實務中的這一做法,即受到了迪克西的強烈批評,他積極倡導對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圍繞這個問題,他所提出的觀點和貢獻主要有:
1.倡導分期合理地計提折舊。1902年,迪克西在其《審計學》的第5版中,就特彆強調指出,資產估計必須按持續經營概念來進行,在分期合理計提折舊的基礎之上,反映企業持有固定資產的淨值額,才是在賬簿上所應當反映的資產價值。按照當時英國的法律要求,鐵路及某些公用設施必須採用期末餘額法來評估資產價值,長期資產的取得成本只能擰緊歷史成本計入資本賬戶而不必計提折舊,由於這些公司又必須長期持有這些固定資產,且只要這些資產尚處於相對良好運行形態,其價值就被視作為固定不變,故企業欲保持資產的運行形態就必須發生相應的修繕費用並增加必要的投資。在當時的法律環境下,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不是被列作經營費用,而是當固定資產報廢重置的當期,即直接沖減當期的營業收入。針對這一現狀,迪克西提出的基本觀點如下:第一,這種方法非常之不妥當,必須加以改變。第二,固定資產應當按期計提折舊,並將折舊額計入當期的經營費用之中。第三,在公司的會計核算中,不僅應當考慮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或獲得時的成本,而且還應當充分考慮固定資產的未來價值。第四,以當時的穩健主義原則為主導下,不要求公司按期計提折舊,以及對資本耗費不應超過資產重置率的假定是極其不合理的。
2.提出企業的持續經營觀念。1903年,迪克西在其名著《高級會計學》中,系統闡述了企業會計核算中所貫徹的持續經營原則這一極其重要的會計基礎觀念,並圍繞這一觀念提出了如下五個方面革命性的會計思想:
第一,緣於公司無限壽命假設,即應當要求製造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不能使用清算價格,而應當具有延續性。
第二,若一公司要長期保持其固定資產,就不應當通過以轉賣價值為基礎確定的年末資產價值評估從而進一步地將其差額確定為收益。這是由於,若公司並不嘗試銷售這些資產,那么,企業對因持有資產市場價格波動產生的影響,就不能視為企業當期資產的利得或損失,公司的長期資產應按照獲得成本(即歷史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後的淨值來計算。
第三,針對當時英國業界有人認為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應隨“時間和損耗”的變化而變化的觀點,迪克西不予認同,他強調,在某一會計期末,不應該過分注意資產的實現,因為公司資產有效持有的目的是為了使用,而不是為了銷售來賺取利潤。
第四,對持續經營的企業來說,由於其購置或製造流動資產的目的是為了銷售,故流動資產應當按照淨實現價值來估價的,實際上,這些流動性強的資產對於市場上的價值變化和價格漲跌均很敏感。企業應當正視這種“跌落”,並且應當將其作為一種損失在賬簿上如實記載。
第五,但若基於同樣的邏輯,公司持有資產價格的上漲,是否也應當貸記“收益”賬戶呢?迪克西明確提出這種處理是不極慎重的。他認為,資產的銷售行為實現以前,應予實現價值是否會真正地發生,是值得懷疑的或者說是不確定的,若將這筆假定的利潤計入收益貸項,必然會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需謹慎對待,最穩健的做法就是等到公司實際獲得這筆收益時再記入相應的賬戶之中。1909年,美國會計大師亨利·蘭德·哈特菲爾德(Henry Rand Hatfield)的代表作《現代會計學》(Modern Accounting)一書中,就充分吸收了迪克西的這一學術觀點。因此可以說,他也推動了會計核算觀念的一次重要革命。
3. 批評穩健主義原則。迪克西認為,穩健主義原則要求資本耗費不應超過資產重置率的假定是不合理的。
(三)對審計學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迪克西所撰寫的《審計學:審計師實用手冊》(Auditing: A Practical Manual for Auditors,1892)一書,是現代審計理論的奠基之作,該書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英國審計制度,它是迪克西眾多作品中最優秀、影響最大且最能反映其思想的一本著作,同時也被公認為是現代審計理論諸多學術論著中的奠基作之一,該書揚倡導的學術觀點對英國乃至世界審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而又深刻的影響。該書的形成基礎,是當時英國的《公司法》和法院的一些相關判決案例編著而成,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英國的審計思想與制度。後來,該書又陸續採納英國有關會計職業組織的建議,增設了會計與審計程式的相關章節,從而使其內容更加完善。到20世紀90年代初,該書已經再版到19版,2009年,該書又由BiblioLife出版公司出版了最新版本。
當代美國註冊會計師職業的傑出領導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於1950年為美國著名會計學家設立的專門紀念廳——會計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時,與喬治·奧利弗·梅(George Oliver May)、威廉·安德魯·佩頓(William Andrew Paton)一道成為首批入選會計名人的世界著名審計大師羅伯特·希斯特·蒙哥馬利(Robert Hiester Montgomery,1872-1953),也正是根據迪克西有關會計審計的思想,將當時英國先進的審計理論和實務操作辦法引入美國,開創了獨具特色的美國審計理論與實務體系。1905年,蒙哥馬利獨自改寫並出版了英國勞倫斯·羅伯特·迪克西(Lawrence Robert Dicksee)的審計傳世之作――《審計學:審計師實用手冊》(Auditing,A Practical Manual for Auditors)的美國版本,這是一部詳細介紹英國審計的作品,它不僅介紹了英國審計理論與實務,標誌著美國自19世紀開始的只有審計實務沒而有審計理論時代的結束,並且將現代審計理論與實務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19世紀中期以後,儘管當時英國先進的民間審計理論與實務對美國審計體系的創立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當時英式審計在美國流行的時間並不是太長。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當時美國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其經濟發展以及會計審計面臨的現實問題也呈現出與英國的不同特色。特別是在1905~1933年之間,當時美國公司的發展很快,但其資金周轉並不是通過在證券交易市場上發行股票招募股權投資,主要是依靠取得銀行貸款企業經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在這個環境下,金融家和貸款人則對審計提出了更多的服務要求,他們迫切需要了解其潛在與現時的債務人資產的流動比例與速動比例,以便據此做出是否放貸的決策。正是在這種特殊的需求環境下,蒙哥馬利為了適應當時美國經濟環境變化與會計職業發展的需要,便在揉合迪克西的英式審計理論和先進的美國審計實踐,以及職業界人士經驗總結的基礎之上,於1912年出版了富有特色的專著——《審計理論與實踐》(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這本美國審計學界的第一本審計學專著正式出版,標誌著美國審計開始脫胎於英國審計影響,從而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儘管如此,迪克西所撰寫《審計學:審計師實用手冊》(Auditing: A Practical Manual for Auditors,1892)一書所奠定的基本原理,對於美國審計職業及其世界審計職業發展的積極作用與影響仍然是不容置疑的。
對勞倫斯·羅伯特·迪克西的評價
迪克西作為20世紀初期的一代英國著名會計大師,他的學術功績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公認。在現有世界各國的不同學術機構先後編纂出版的不同版本《會計名人錄》和不同版本的《會計大詞典·會計名人篇》中,均無一例外地以不同的方式記錄了勞倫斯·羅伯特·迪克西(Lawrence Robert Dicksee)的名字和他對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的革命性貢獻。1980年,由J. 基欽(J. Kitchen)和羅伯特·亨利·帕克(Robert Henry Parker)、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簡稱ICAEW)出版的《會計思想和會計教育發展史上的六位英國先驅》(Accounting Thought and Education: Six English Pioneers)一書中,迪克西自然位列其中。而理察·P·布里夫(Richard P. Brief)還花費一定的精力對迪克西的會計、審計思想進行了專門研究,完成了一部名為《迪克西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貢獻》(Dicksee's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的著作,於1980年由紐約阿爾諾出版公司(Arno Press)納入其“會計理論與實務系列叢書”(Dimensions of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eries)出版,該書則對迪克西在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領域裡的不凡歷史功績進行了全面而又系統的總結。
美國著名會計學家阿納尼亞斯·查爾斯·利特爾頓(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1886-1970)高度評價了迪克西,他明確指出,在把持續經營假定發展為一個富有意義的會計概念方面,迪克西比其他人做出了更大的努力,他為圍繞持續經營原則而綜合有關的理論概念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建立不可抹滅和功勳。
著名會計史學家、《會計思想史》(A History of Accounting Thought)一書的作者麥可·查特菲爾德(Michael Chatfield)對迪克西的學術讚譽如下:他將資產估價和收益計量理論與實務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特別是他為資產估價和收益計量方法原理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是世界會計學界最早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作系統研究的會計學者之一。他創新性地提出了期末資產應當按照未來價值估價進行的學術觀點,並圍繞著持續經營觀念的要求,對確立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客觀性原則和收入實現原則等其他重要會計原則都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其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一直沿襲至今。
日本的會計學家櫻井弘藏稱讚道:迪克西1892年出版的《審計學:審計師實用手冊》和蒙哥馬利1912年出版的《審計理論與實踐》(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可並列為譽滿全球的審計文獻。迪克西所倡導的一系列會計思想和審計思想,對20世紀國際著名會計大師們,諸如亨利·蘭德·哈特菲爾德(Henry Rand Hatfield,1866-1945)和羅伯特·希斯特·蒙哥馬利(Robert Hiester Montgomery,1872-1953)等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