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隨著研究手段和測量儀器的發展,人工智慧領域已經不滿足於機器模擬人腦功能的單向黑盒研究,更多的研究者期望通過對人腦的直接探查來揭示大腦功能的神經機制,由此出現了一門新的交叉學科———腦信息學,把人腦作為一個信息處理系統(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HIPS)來理解其原理和機制,期待解決腦機接口中人腦信號與高級認知活動之間的對接問題,建立同時模擬高級認知過程與人腦信號模式的認知模型。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腦信息學的研究上取得巨大進展,特別是腦功能成像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實時動態地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關係,人腦的精神活動亦可以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這些研究又反過來有力的推進了腦信息學的發展。視覺信息的腦處理機制研究就是熱點問題之一。為了了解人腦如何產生高級視知覺,就必須先清楚人腦中樞的初級視覺信息加工機制。除了生理和物理研究方法外,ERP腦波測定和功能核磁共振fMRI是近年來認知神經科學領域腦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方法是採集被試完成行為實驗過程中的腦波或血液活動情況的數據,進行數據處理,直觀的功能活動圖像。在這些研究中,合適巧妙的設計行為實驗,正確的數據處理都是保證功能性實驗測定結果的重要基礎條件。
動態視野測量
視野是指眼(單眼或雙眼)固視正前方時所能感受到的外部空間範圍。視野分為靜態視野和動態視野。動態視野主要指能看見的運動目標的範圍。動態視野測量是用一刺激強度視標從某視野周邊向可見區域移動來探查不可見區與可見區交界點的方法,測繪出等視線,作為動態視野的範圍。
動態視野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視功能,對於人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人腦功能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對於動態視野的研究,已經得出一些結論,例如有關視標條件影響動態視野的視標尺寸和視標亮度大時,動態視野面積變得寬廣;視標移動速度快時,動態視野面積變窄;左右眼的動態視野面積沒有差異,等等。這些研究中,都沒有考慮被試個體簡單眼應時間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果考慮了被試簡單眼應時間的差異,針對傳統動態視野測定中的問題,減除了被試個體簡單眼應時間對動態視野測量的影響,就可以得到更加準確的動態視野定義。為此實驗首先測量了7個正常被試的簡單眼應時間,然後測量了不同大小、不同亮度和不同顏色視標條件下被試的動態視野,並將考慮了簡單眼應時的測量結果和未考慮簡單眼應時間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結果有顯著的差異,從而說明新的動態視野定義,比傳統的動態視野定義更具合理性:只有考慮了被試個體的簡單眼應時間差異,正確定義動態視野,才能準確地評價動態視野對視標的大小依賴性、亮度依賴性以及顏色依賴性等因素,才能對被試的動態視野這一視覺特徵得出更加接近實際的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