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描寫法

動態描寫法,是指記敘文中對人物、景物作運動狀態的描摹狀寫,創造具體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 動態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運動著的景物的描寫,一是對靜物所作的動態(包括比擬動態)描寫。動態描寫是記敘文中運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方法,常與靜態描寫聯袂相生,從不同角度刻畫景物和人物的特徵。賦予客觀事物以運動感、活力感、變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單調性,豐富形象的多樣性,達到更好地表現事物,更強烈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的動態描寫,舉其兩例如後:“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仿佛七幅閃光的黃錦,直鋪下去,碰著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裡繪聲、繪色、繪形地將動態的水描寫得壯觀有氣勢,是雨中登泰山特有的一景,寫出了作者能領略到他人難以在泰山見到的奇觀。又如對雲步橋附近松樹的擬態描寫,化靜為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動,賦予靈性、造成了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懸崖絕壁的隙縫,身子扭得像盤龍柱子,在半空展開枝葉,像是和狂風烏雲爭奪天日,又像是和清風白雲遊戲。有的松樹望穿秋水,不見你來,獨自上到高處,斜著身子張望……顯出一副瀟灑的模樣。”這種描寫不僅將靜態的松樹寫成動態,而且還賦予它情感和性格,深化了景物的內涵,表達了深刻的哲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