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往村

勐往村

勐往鄉村委會隸屬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往鄉,地處勐往鄉政府所在地,距勐往鄉政府所在地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8公里。東鄰灰塘村委會,南鄰糯東村委會,西鄰瀾滄縣,北鄰曼允村委會。轄城子一社、街子二社、曼回、曼糯大寨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87戶,有鄉村人口3294人,其中農業人口3282人,勞動力 175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55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7.26平方公里,海拔800.00米,年平均氣溫20.50℃,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橡膠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247.00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5,865.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247.00畝(其中:田2,857.00 畝,地1,390.00畝),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865.00畝,其他面積778.00 畝。有溫泉資源。

農村經濟

加工傣服 加工傣服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9.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7.3.00萬元,占總收入的51.48%;畜牧業收入174.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5.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95頭,肉牛85頭);漁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0.29%;林業收入284.00萬元,占總收入的27.17%;第二、三產業收入59.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5%;工資性收入7.6萬元,占總收入的0.2%。農民人均純收入195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76人(占勞動力的6.9%),在省內務工7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橡膠、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7.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9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病房 病房

 該村現有農戶787戶,共有鄉村人口3294人,其中男性1722人,女性1572人。其中農業人口3282人,勞動力 1753 人。該村以拉祜族為主(是拉祜族、傣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132人,拉祜族1211人,其他民族411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50人,參合率69.11%;享受低保1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0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人畜混居的農戶323戶,占農戶總數的42.7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770.00平方米。

村務制度

計畫生育宣傳欄 計畫生育宣傳欄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38.7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37萬元,有固定資產38.8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計畫生育宣傳和賬務公開。

人文地理

水庫全貌 水庫全貌

 勐往村委會共有鄉村人口3294人,農戶數787戶,男性1722人,女性1572人,其中漢族534人,少數民族2760人,其中:傣族1135人,拉祜族1226人,主要以傣族為主.傣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習俗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紋身的主要是男青年。花紋有幾何圖案、鳥獸、花卉、以及文字元號等。男子如果不紋身,就會被姑娘看不起。 男子著無劣讜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統裙。 他們居住“乾欄”式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行一夫一妻制,具有等級內婚特點。

婚俗

緬寺 緬寺

 “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後,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伙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食俗

瀑布 瀑布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糯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乾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傣族以種植水稻為主,有較完整的耕作體系,耕作技術精細。“普洱茶”中外馳名,制茶業設備先進,近年來還成功地發展了橡膠等亞熱帶經濟作物。飲食以大米為主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製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菸草、石灰,終日不斷。 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干巴、醃蛋、乾黃鱔等。

節慶

布朗族 布朗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勐往村委會共有鄉村人口3294人,農戶數787戶,男性1722人,女性1572人,其中漢族534人,少數民族2760人,其中:傣族1135人,拉祜族1226人,主要以傣族為主.傣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習俗

溫泉 溫泉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紋身的主要是男青年。花紋有幾何圖案、鳥獸、花卉、以及文字元號等。男子如果不紋身,就會被姑娘看不起。 男子著無劣讜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統裙。 他們居住“乾欄”式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行一夫一妻制,具有等級內婚特點。

新農村建設

建設中的新農村 建設中的新農村

勐往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這個落腳點,以“產業富裕、科技興村、生態建村、人才強村、和諧興村、民主治村”為著力點,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找準項目建設點,加快曼列村民小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曼列村民小組修建了村內文明路,預算總撥28萬元,上級補助6萬元民眾自籌22萬元(投入石頭1200立方,砂子300立方,勞動力1776個,水泥136噸,拆除圍牆20戶,拆除房屋瓦20戶。

同時在駐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幫助下,積極爭取天保工作退耕還林項目1個,110畝,爭取到資金4.5萬元,爭取水泥29噸,籃球架一付,電腦一台。

勐往鄉政府至曼列村民小組的鄉村公路建設於2006年5月順利完工,全鄉3公里的鄉村公路已實現沙石路面硬化,大大方便了所轄區的民眾。

發展重點

蔬菜 蔬菜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勐往村委會有幾個小組有線電視不通,造成信息閉塞,農民文化知識水平低,同時小組上沒有文化娛樂設施,沒有公開休閒活動場所,垃圾沒有固定的傾倒點和處理設施,曼糯大寨、上寨古茶樹的保護力度不足,農民采輕管現象嚴重,影響其品質及產量。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高海拔地區發展茶葉種植,在低海拔地區發展橡膠、甘蔗,下田和冬季農業開發,利用壩區的田塊種植各種蔬菜瓜果等多種農作物,加大訂單農業。培植好冬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大春抓糧,小春抓錢的目的。到十一五期末,使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160元。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