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錦軒((1881~1928) 名耀堂,別號龍門狂生,馬陵莊人,家境貧寒,4歲亡母,學藝賣藝。15歲入戲班當演員。後被蘭州一紳士招為上門女婿,供他讀書科考,中秀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他考進同州府省立第二師範,經老師黨晴梵介紹,加入同盟會。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後劉錦軒返回韓城,會見了同盟會會員楊一鶴、魚存之,三人計議組織革命武裝,由魚存之先在本村組織民團“三義會”。劉錦軒為其編軍歌:“兵法易,勤學拳,振興中華作奇男。刀山火海我敢鑽,還我河山還我權。”後來,“三義會”組織逐漸發展到南原各村。
辛亥革命勝利後,劉錦軒應黨晴梵邀請,再度到省立第二師範任教。民國4年(1915),袁世凱盜國稱帝,劉錦軒與黨晴梵組織全校學生上街遊行,討伐袁世凱。次年,省立第二師範學生與駐軍比賽籃球中發生衝突,軍隊打死學生1名,槍傷5名。劉錦軒帶領學生興師問罪,又署名向省上告狀結果被免職回家。
回鄉後,他自籌資金,在馬陵莊辦了1所私人學校,旨在“培養人才,改革社會,振興中華”。教材完全由自已選編或創作,課程是:《中國近百年國恥史》、《教育救國論》、《達爾文進化論》、《史記》部分篇章、歷史、愛國詩詞等。前後10年間,遠近來學者,人數眾多。民國15年(1926),劉錦軒任縣立第二高級國小校長。帶病就職,料理校務,學生成績優異。
民國36年(1947),在張子超、薛子芳、楊滋園等學生的倡議下,為劉錦軒在馬陵莊立了德教碑。同時,公推其長子劉漢庭蒐集彙編了《劉錦軒詩文集》,有詩歌、論文、遊記、民間傳說、對聯等。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