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國家剛出台退耕還林政策,他積極向鄉親宣傳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大家種樹。為打消大家的顧慮,他帶頭承包了60畝坡崗地,簽訂了10年的承包契約,並自籌資金12000元,栽種了3600棵易楊樹。經粗略計算,60畝楊樹林每年可產生經濟價值3.6萬元,同時還可領到糧款補助1.4萬。看到結構調整後的效益,鄉親們紛紛找他請教,劉貴榮總是熱心幫忙,並主動給他們提供苗木,傳授栽植技術,全村植樹面積很快達到120畝,增加經濟收入近10萬元。
在發展經濟中,劉貴榮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認為廢棄的溝塘廢地上,結果,一舉多得,不僅改變了村貌,防止了資源浪費。2003年底,他承包了一口荒廢的魚塘,自籌資金用機械對魚塘進行了改建,經過挖深加寬,建成了一口30畝的魚塘,塘埂上栽植了700棵易楊樹;隨後,他又購買了一處廢棄的窯廠,將其改造成一片13畝的果木林。
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劉貴榮的日子富裕了,但他在富了自己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他主動扶持貧困民眾,幾年來僅外借農資價值就達10萬元。他還積極引導民眾改變種植模式,提高經濟效益,主動幫助青年農民創業,並為周圍困難民眾提供就業機會,不少村民在他的帶領和支持下走上了致富路。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脫貧致富“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