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文[戰鬥英雄]

劉興文,苗族,1933年6月生於貴州省納雍縣原治昆區采凱箐村(今左鳩戛鄉興文村)一個窮苦的農民家裡。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納雍土匪為患,地主、惡霸、民團等地方勢力橫行鄉里,坑害百姓。劉興文的父親劉玉順長年佃種地主的土地,終年勞動,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自劉興文懂事起就給地主放牛、割草,一家人受盡了剝削和壓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興文,苗族。貴州納雍人。戰鬥英雄。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並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朝鮮金化郡朴達峰阻擊戰。6月1日與副指導員堅守前沿陣地,打退美軍兩次衝擊。副指導員犧牲後,又獨自打退敵人兩次衝擊。後轉至另一陣地,與一名機槍射手連續打退敵多次衝擊。當晚插入敵側後襲擊敵群,奪回前沿陣地,堅守一晝夜,擊退敵班至連規模的七次進攻,斃傷敵百餘人,保信陣地,直至兄弟連隊接防。立一等功,並被選入志願軍英模代表團,回國參加國慶觀禮。1952年7月重返朝鮮前線,遭敵炮擊犧牲。次年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授予二級戰鬥英雄 。

人物事跡

1950年1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南下部隊解放了劉興文的家鄉納雍。春風吹到了采凱箐村,劉興文一家和各民族受苦受難的人民一起見到了光明。劉興文第一次見到了人民的子弟兵:這些生龍活虎的戰士一個個和藹可親,他們不但剿匪打仗,還宣傳民眾、支持民眾、深入到民眾家中與貧苦農民促膝談心,格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趕場天,戰士們還在街頭演講,控訴地主、土匪的罪惡,講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講受苦人民翻身的道理……劉興文聽到這些知心話後,萌生了參加解放軍的念頭。他借給部隊帶路剿匪的機會,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劉興文來到革命的大家庭後,戰友們像對待親兄弟一樣對待他,給他講政策,教他學文化、學軍事,激起了他的革命熱情,心裡感到了無比的歡暢。同志們還在生活上關心他、照顧他,使他感到無比溫暖。

1950年4月至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三四團在黔西北的威寧、赫章、納雍、畢節等地剿匪,打了不少漂亮仗。劉興文雖然沒有參加第一線戰鬥,但做了不少助戰工作,受到了鍛鍊和考驗。從此,劉興文決心在革命隊伍里乾一輩子,立志做一個好戰士。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妄圖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土地上。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令。1950年11月底,劉興文所在部隊結束了剿匪任務,12月10日由黔西北到川南歸建。1951年1月12日,部隊從瀘州乘船順江而下,又由武漢轉乘火車到河北省邢台地區的沙河整訓換裝。3月10日,部隊召開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誓師大會;3月22日抵安東市(現丹東市);29日16時,到達中朝分界的鴨綠江大橋。過了鴨綠江,劉興文看到的是一片破磚爛瓦、荒廢的田野,燒毀的村莊。淒涼的景象撕裂著劉興文的心。劉興文和戰友們表示,要為朝鮮人民報仇。

在部隊,戰友們對瘦小的劉興文非常關心,都親切地稱呼他“小劉”。在加里山痛殲美軍第三十八團時,第一次上火線的劉興文眼看著班長匍匐前進,炮彈打在他周圍,他有點心慌。班長對他說:“小劉,不怕,他的炮彈再凶,我們不是草包。只要小心,就不會挨打,就能消滅敵人。”班長還不時關照他,小心地雷,小心鐵絲網。副指導員劉漢經常給他講革命道理,打仗的時候就讓他在工事裡,等戰鬥緩和時才讓他去送彈藥。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劉興文進步很快,不久,加入了青年團。

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的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後,第四十五師於5月29日趕到芝浦里地區,阻擊美軍第二十五師和加拿大軍第二十五旅。團首長戰前鼓勵大家說:“能打得下來又能守得住,才是中國人民的本領。”戰士們鬥志高昂紛紛舉手宣誓,要為祖國人民的安全,為保衛世界和平流盡最後一滴血,決不讓敵人前進一步。激烈而殘酷的阻擊戰打了七天七夜,斃傷敵人2800多人,美軍除留下一堆屍體外,沒得到一點便宜。5月23日,第一三四團三營接替一連,控制公路以南的諸高地。美軍又集結了第二十五師二個團的優勢兵力,開始向劉興文所在的七連陣地朴達峰發起猛攻。烽煙瀰漫,一場惡戰開始了。一排的戰士們奮勇阻擊敵人,陣地前丟下許多侵略者的屍體,使敵人難以前進一步。志願軍傷亡也很大,需要補充戰鬥力。副指導員帶領二排增援一排時,把劉興文從五班抽了出來,對他說:“小劉,你年輕力小,戰鬥經驗少,敵人今天攻得挺凶,說不定要同敵人拼搏,你不成。”這下劉興文可急了,向副指導員請求上前線。副指導員沒有同意。劉興文坐在兩包炸藥邊,看到副指導員遠去的背景,聽到槍聲,幾次站起來想衝出去。戰鬥正激烈進行,所有的戰友都頂上去了,而自己卻留在坑道里,這叫抗美援朝嗎?於是劉興文下決心找副指導員請求參加戰鬥。這時剛好從前線下來一個重傷員,對劉興文說:“前面正緊”。劉興文說:“快把槍給我,我也要頂上去。”說完就跑出掩體往前面趕上去。在一個小山頭上,劉興文找到了連長和副指導員,副指導員對他說:“小劉,你來得正好,這陣用得上你啦,快把棉大衣脫掉,水壺拿下來,輕裝上陣,好爬山。”這時連長指著右邊公路對副指導員說,你看敵人從公路那邊上來了,快到那邊去阻擊。”副指導員拉了劉興文一把喊到:“小劉,快跟我來。”劉興文端著槍,背著手榴彈,緊緊跟在副指導員的後面,快速朝公路邊的山頭上跑去。到達山頂後,副指導員伏下來對劉興文說:“小劉,你沒有扔過手榴彈,力氣小,你專給我揭蓋,讓我來扔。”劉興文爬在副指導員身邊,替他把手榴彈的蓋都揭開了。看著敵人越來越近,副指導員卻不慌不忙,連敵人的眼睛、嘴巴、喘氣時一張一縮的大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劉興文的心緊張極了。就在這時,副指導員一連扔出了幾顆手榴彈,揚起一陣塵土和泥沙。敵人被炸得東倒西歪,鬼哭狼嚎,哇哇直叫。劉興文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戰鬥,看見敵人狼狽不堪的樣子,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情。他佩服副指導員的沉著和勇敢,也拿起一顆手榴彈,模仿著副指導員的姿勢,投進敵群。敵人的進攻被打退了。副指導員看看劉興文笑了,說:“小劉,就這樣,等敵人近了才能打得準,打得狠。”接著又說:“咱們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起模範作用,輕傷不下戰場,重傷不吭氣,要和敵人血戰到底。”劉興文點了點頭。這時敵人又發動進攻了。他們緊握手中武器準備反擊時,副指導員突然負傷了。劉興文扶著他的頭,只聽他斷斷續續地說:“小劉……給我報仇……不能給中國人民丟臉啊!……”話沒說完就犧牲了。劉興文咬緊牙關,慢慢放下副指導員,默默地說:“放心吧,副指導員,我會給你報仇的,為祖國和我們苗家爭光!”這時敵人咿哩哇啦喊叫著上來了。等敵人近了,劉興文跳了起來向敵群一連扔出了幾顆手榴彈,美國兵被炸得死的死傷的傷,沒死的轉身就往後逃。敵人的進攻又被打退了。這時陣地上的手榴彈用完了,需要補充,同時也需要把這裡的情況和副指導員犧牲的訊息向連長報告,於是劉興文便朝著原來的山頭奔去。

這時,連長已經負了重傷,躺在地上,下巴骨被打碎了,不能講話,聽了劉興文的報告後用雙手比劃著名又指指前方,又用拳頭在地上猛一砸。劉興文知道他的意思是要自己繼續堅持下去。劉興文扛起一箱手榴彈,轉身就往陣地上跑去。可是陣地已被敵人占領了,並向他猛撲過來。劉興文在一個土坡後伏了下來,準備迎擊敵人。正在這時,戰友梁和庭用機槍壓住了敵人,掩護劉興文跑到他們高地上去。在梁和庭不幸負傷後,敵人趁機沖了上來。劉興文沉著地投出了手榴彈,敵人紛紛倒地。負了傷醒過來的彈藥手趙金平看到劉興文的壓力很大,抓住機槍爬到劉興文旁邊向敵人猛烈射擊。遠處的敵人被趙金平的機槍壓住了,近處的敵人被劉興文用手榴彈壓下去。敵人的衝鋒又一次被打退。

這時劉興文看到前面的陣地上還有副指導員的遺體,便對趙金平說;“老趙,我們決不能讓敵人糟蹋副指導員遺體,你掩護我,讓我摸上去把敵人消滅掉,把陣地奪回來。”說完抓上兩顆手榴彈一股勁跑到工事前,沒有等敵人發覺立即投出了手榴彈。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了,炸死三個敵人。活著的敵人遭到這突然的打擊,連滾帶爬逃跑了。陣地又回到劉興文和趙金平的手中。他倆互相配合,有時趙金平打完一梭子子彈後,劉興文就扔出一連串的手榴彈;機槍子彈打完了,劉興文便冒著敵人的炮火在陣地的前揀敵人的子彈給趙金平。他們從中午堅持到晚上,打退了敵人的11次衝鋒,打死打傷敵人100多人,英雄的陣地巍然不動。當兄弟連隊接防時,他倆才拖著疲憊的步子回到駐地。

戰鬥結束後,部隊召開了慶功大會,劉興文榮立一等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了他軍功章,戰友們都稱他為青年的旗幟,部隊首長還親自為他掛了光榮花,劉興文激動得流下了幸福的熱淚。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大會,劉興文在朝鮮前線被選為代表,同赴朝作戰的英雄們一起回祖國參加國慶觀禮。當團部通知他就要見到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向祖國人民匯報的時候,他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歡送會上,他對戰友們說:“我這個在山溝里長大的苗族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立了戰功,部隊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回國後我一定要把前方勝利的訊息,告訴黨中央、毛主席和祖國人民。”

1951年9月30日,劉興文同朝鮮前線的回國觀禮代表們一起,懷著幸福的心情見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節日那天,首都北京鮮花似海、紅旗如潮,英雄們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慶祝大會後,英雄們分別到祖國各地匯報,劉興文、鄭恩喜、王志林三同志到西南三省。1951年12月3日誌願軍歸國代表劉興文等一行由成都抵達貴陽。貴陽城鑼鼓喧天,彩旗飛舞,巨幅標語懸掛大街小巷。

1951年12月4日下午,劉興文等在省軍區禮堂向貴陽各界民眾匯報,之後分別到各單位、機關、廠礦、學校、街道和民眾組織等作巡迴報告。英雄的事跡傳遍貴陽大街小巷,家喻戶曉。1951年12月18日,《新黔日報》發表了劉興文給他父親的一封信。劉興文在信中鼓勵家鄉人民努力生產,表示自己殺敵立功的決心,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高尚無私的品質。

1951年12月10日凌晨,在紅旗鮮花、鞭炮聲中,人們擁著三位英雄上車,到雲南向各族人民匯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