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現代中醫學家,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人,長期從事臨床工作。1972年進入內蒙古醫科大學,獲中醫學位。1985年送醫下鄉,下邊防為兵及農牧民服務,治癒風濕性關節炎2例,慢性肝炎、痛風;皮膚病婦女乳腺疾病;男女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疾病多例,榮立全國全軍科技三等功、二等獎(科室集體獎)。
劉漢榮本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施診理念,嫻熟運用中醫“時相辯證”法,以治癒數量為導向,結合臨床形成了的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固本扶元的整體辯證診治體系。
教育經歷
1972年2月至1976年12月,內蒙古醫科大學。
工作經歷
1970年1月至1972年2月,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放射科,技術員;
197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2018年1月至今,內蒙古凱蒙藥源網有限公司凱蒙醫院,主治醫師。
抗震救災
1970年5月送醫下鄉到內蒙古清水河、和林抗震救災,為農民民服務。主要治癒風濕性關節炎2例皮膚病(牛皮癬2例),其它疾病多例。
送醫下鄉
1985年5月下邊防為兵及農牧民服務。治癒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皮膚病婦女乳腺疾病;男女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疾病多例。
獲獎情況
1985年榮立全國全軍科技科室集體獎二等功;
1985年榮立全國全軍科技三等功。
出診信息
1970年1月至2010年,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坐診,主治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皮膚病婦女乳腺疾病;男女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疾病;
2018年1月,內蒙古凱蒙藥源網有限公司凱蒙醫院主治醫師,主治男科。
中醫理論
時相辯證
劉漢榮認為,對於中醫,不論做學問還是搞臨床,都需要由源到流,同時把人放在整個自然界這個大的生態系統中辯證而治。
中醫所謂的“源”,就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源頭的東西功底紮實了,臨證則胸中有本。作為搞中醫的人,仲景學說就是中醫臨床的活水源頭,只有對《傷寒論》下苦功夫鑽研,力爭“吃透”一些,才能在錯綜複雜的臨證中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從中學到以救人為己任的“活人之術”。學術上才會有後勁,才有發展的潛力,還可以成為衡量後世醫家學術水平的一把尺子。
中醫不好學,一旦走了彎路,就是荊棘叢生。死抱住後世某家某派的一枝一杈而傾盡全力,很可能就折在那裡而事倍功半。因為他們無法代表中醫臨床治療學這棵樹的主幹。
由於一直任職的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是中西醫結合的醫院,劉漢榮又從西醫的角度解釋了人體自我機制調節的原理。
人體的三道防禦機制:
第一道是皮膚和黏膜,能夠阻擋殺滅病原體,清掃異物;
第二道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病毒細胞。比如眼淚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夠殺菌;
第三道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能夠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
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清除體內各種垃圾。舉個例子,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之後,就會死去變成垃圾,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統把它清除。
第二大功能,就是抵禦疾病。
免疫系統同時兼具“檢查”與“平衡”機制,正是因為這兩種機制的同時存在,免疫反應才不至於失控,使過多的正常組織受到損傷。
免疫系統涉及不計其數的細胞、特殊物質及器官之間的高度紛繁複雜的相互作用。它隨時處於戰備狀態,能夠預防疾病,並能明確地知道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怎樣採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而不會傷害人體其他細胞。藥物是無法完全取代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兼具防禦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的。
事實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身是很強的,但正是由於化學藥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我們曾經看到許多被醫生宣布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奇妙的發現,居然檢查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了。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
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么大。其實醫生的責任不在於開藥單,而在於其指導的職責,他有責任告訴病人藥品進入人體後,會有什麼樣的功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
中醫的草藥就是主要利用天然植物,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整體的給予平衡施診即固本扶元,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修復機制,達到痊癒的最終結果。
研究方向
男科。
興趣愛好
擅長藥膳及加工美食。
人物經歷年表
1950年6月6日,出生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
1968年2月入伍,通訊員;
1970年1月,進入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放射科,技術員;
1972年2月至1976年12月,入學於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位;
1976年12月至退休,回到呼和浩特市解放軍253醫院,中醫科工作,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1970年5月送醫下鄉到內蒙古清水河、和林抗震救災,為農民民服務,主要治癒風濕性關節炎2例皮膚病(牛皮癬2例);
1985年5月下邊防為兵及農牧民服務;
2018年1月內蒙古凱蒙醫院主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