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晦九(1887—1946年),年少時有神童之譽,15歲就與其弟劉述曾同科應試而考中秀才,兼之家學淵源深厚,又深得其父劉原道真傳,於清末時畢業於國立兩江高等師範(按:《巢湖文化全書·文化名人卷》稱:劉晦九“畢業於江南水師學堂”。該水師學堂始建於1890年,為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開辦的軍事學校,設駕駛、輪機、魚雷3個班,課程有英語、機械、航海、天文等,此與劉的志趣及其後生活閱歷不符。況且辛亥革命後,江南水師學堂即改為海軍部辦公地,這更證明“畢業於水師學堂”之說欠實)。20世紀20年代初,劉晦九就以其博學執教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開巢縣(今居巢區)人在大學任教之先河。又有史料稱,他早年在北平時,就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1925年回鄉後,一度與黨組織失去聯繫,但仍念念不忘造福桑梓,先後在巢城創辦了明強國小,並發起成立居巢卿雲詩社。他知識淵博,為人謙恭,被詩社推選為社長,從而結識了一大批地方名人,如曾任縣教育局局長的李蘊初(李克農之兄),著名詩人胡資方,教育界名人陳灌蕪,書畫名家劉慎旃,以及早在1913年時,曾就讀於巢縣官立中學堂的劉■敬與其妹夫陶靜庵等。
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劉晦九,更念及一度火紅桑梓的官立中學堂。中學堂天地雖小,卻不忘“憑山脊以為堂,士品宜從高處立;借湖光而作鑒,文風須向上游爭”,僅在1913年招收的學生中,便造就培養出諸如李克農(今上將)、劉■敬(留美碩士,時任金陵大學教務長)、劉■誠(留英博士)、楊亮功(1907年在柘皋首創“養正國小”即後為第二高等國小讀書,再至巢縣中學堂、合肥省立二中就讀,於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萬昌言、董質堅(時任合肥二中教師)等佼佼者。劉晦九目睹著列強對華虎視眈眈,念及到官場上下日趨腐敗,故而萌生出要為地方再辦中學動議,好培育振興國家的英才。適時,恰逢張治中將軍1927年回鄉掃墓,就讀於日本明治大學的陳灌蕪也於同期返里,他們均有熱衷辦學育人的心愿,一回到巢縣,就積極參與“復校”工作,並由陳灌蕪等人領銜,經過1928年一年的努力,後上報安徽省教委經審核批准,鑒於原名“中學堂”已不合時宜,始將學校定名“巢縣縣立初級中學”,校址仍選定於巢城臥牛山東麓定林寺旁原中學堂,並由縣財政局下撥開辦費3000元加以修葺、擴建。擴建後的校舍坐西朝東,校門迎著朝陽,右前遠處為“旗鼓相當”的旗山與鼓山,大門左前,為拔地矗天七層高塔,即俗稱羈絆臥牛(臥牛山形似一頭牛脊朝西、牛尾向北的老牛)的大寺塔,莘莘學子步入循此拾階步步而高,有催人奮進之深涵。
1929年3月,幾經坎坷的“巢縣縣立初級中學”終於開學,校長陳灌蕪。當時,學校共招收本科班、預科甲班、預科乙班、職工班四個班級。當年秋季,再增招一個女生班。至1930年秋,全校已發展為六個班,學生數達146人。劉晦九因學識淵博且熱心桑梓教育,受聘在校教授國文。是時,為了弘揚續辦的中學,進而擴大學校知名度,劉晦九曾執筆寫成《巢縣縣立中學校校歌》。其後,校歌又經童雪鴻譜曲,全文如下:
巢湖滋泱漭,大秀郁青蒼。人傑地靈熾而昌,振起新思想。
扶我好家邦,菁莪■朴人中望。牛山隈,啟門牆;爾多士,翱以翔,祝願他巢山巢水俱以長,蹈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