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鍔

劉寶鍔

於民國二年(1913)回國寄居南京,次年返陝,被任命為陝西鐵道局長兼造幣廠主任,後因戰亂頻繁,修建西潼鐵路無望,又辭職返回南京,主持華北海河、永定河水利工程和南京大型工程。 學校(今河海大學),聘他為教授(後任教務長),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水利人才。 1951,劉回陝擔任西北財務委員會專門委員、新華建築公司工程師。

寶鍔(1883——1952),字夢錫,陝西省洋縣東韓人,自幼隨祖父劉定榮(蘇州知府、上海知縣、候補道)在蘇州、上海等地讀書,清光緒二十九(1903)年畢業
靈谷塔靈谷塔
於南洋公學(後為上海交大),以舉人敘用,青年時代曾目睹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立志實業救國,光緒二十三年(1907)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被陝西師範學堂聘為教習,主講英語、數學。次年經西潼鐵路籌備處選派赴美留學,先後於美國鐵道專門學校學習和康奈爾大學就讀。辛亥革命爆發,學費中斷,他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於民國二年(1913)回國寄居南京,次年返陝,被任命為陝西鐵道局長兼造幣廠主任,後因戰亂頻繁,修建西潼鐵路無望,又辭職返回南京,主持華北海河、永定河水利工程和南京大型工程。民國四年秋,北洋政府水利總裁張季直在 南京創辦 河海工程專門 學校(今河海大學),聘他為教授(後任教務長),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水利人才。
民國十五年,劉被“孫總理治喪委員會”聘為監修中山陵園的監理工程師,負責全部工程,他住在工地監督施工,直至民國十八年陵園完成,此後又用工程節餘款在陵園內 建成“華光亭”、“水榭”、“音樂池”及陵東側“靈谷寺”螺鏇梯九層紀念塔靈谷塔。從此他的名字為 海內外人士所注目,經他主持的工程有“北伐烈士 紀念塔”、“譚延闓墓”、“廖仲愷墓”、“胡景翼墓”和 南京中央體育場、金陵女子大學、南京大影院、陝西武功農學院等。
劉與我國近代註明科學家李四光、李儀祉、竺可楨、丁文江、翁文灝等同屬中國科學社成員,他樂於事業,不願從政。邵力子任陝西省主席時,曾邀他回陝任建築廳長被他婉言謝絕。
1951,劉回陝擔任西北財務委員會專門委員、新華建築公司工程師。1952年6月2日病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