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院長]

劉宇[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院長]

劉宇,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國際生物力學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ISB)執委(2013-2015),亞洲運動教練科學學會(AACS)副主席,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IOC Medical Commission)Olympic Research Project負責人,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雜誌(SCI)副主編,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現任“運動健身科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神經運動控制、運動損傷、體育工程等的生物力學研究,在該領域具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先後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以及國際合作課題1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2項、美國NIKE總公司Global Research Partner國際合作項目等。

學習經歷

北京體育大學 基礎理論系 ( 運動生物力學專業)( 1978/9~1982/7 )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生物力學)博士(1987/09~1992/12)

1.

北京體育大學 基礎理論系 ( 運動生物力學專業)( 1978/9~1982/7 )

2.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生物力學)博士(1987/09~1992/12)

工作經歷

中國國家體委體育科學研究所 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室 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 1982/8~1987/6 )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 博士後研究( 1993/1~1993/12 )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研究助理(1987/10~1992/12)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暨運動教練研究所副教授( 1994~2000 )、教授( 2001~2005 ), 期間並擔任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上海體育學院特聘教授(2005~)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院長(2009~)

1.

中國國家體委體育科學研究所 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室 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 1982/8~1987/6 )

2.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 博士後研究( 1993/1~1993/12 )

3.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研究助理(1987/10~1992/12)

4.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暨運動教練研究所副教授( 1994~2000 )、教授( 2001~2005 ), 期間並擔任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5.

上海體育學院特聘教授(2005~)

6.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院長(2009~)

學術兼職

國際生物力學協會(ISBS)執委(2013~2015)

亞洲運動訓練科學學會(AACS)副主席

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奧林匹克專題研究計畫負責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Olympic Research Project, IOC Medical Commission,1996);

國際健康、體育、休閒、運動與舞蹈協會運動生物力學委員會執行委員(2002~2004);

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常委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儀器器材分會常委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5);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1995);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ISBS)學術委員會委員(20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

教育部留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副主編

《Footwear Science》、《體育科學》、《醫用生物力學》、《中國運動醫學雜誌》等學術期刊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Plos One》、《Journal of Biomechanics》、《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Medicine》等學術期刊審稿委員,並榮獲《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雜誌的“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傑出審稿人獎)。

1.

國際生物力學協會(ISBS)執委(2013~2015)

2.

亞洲運動訓練科學學會(AACS)副主席

3.

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奧林匹克專題研究計畫負責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Olympic Research Project, IOC Medical Commission,1996);

4.

國際健康、體育、休閒、運動與舞蹈協會運動生物力學委員會執行委員(2002~2004);

5.

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6.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常委

7.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儀器器材分會常委

8.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5);

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1995);

10.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ISBS)學術委員會委員(2003);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

12.

教育部留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13.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副主編

14.

《Footwear Science》、《體育科學》、《醫用生物力學》、《中國運動醫學雜誌》等學術期刊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Plos One》、《Journal of Biomechanics》、《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Medicine》等學術期刊審稿委員,並榮獲《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雜誌的“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傑出審稿人獎)。

個人榮譽

中國體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1984~1989)吳延禧、劉宇.

IOC Medical Commission

Principle Investigator: Olympic Research Project at the 1996 Atlanta Centennial Olympic Games, “The Energy Analysis of 3D Movement during Pole Vault”.

第27屆大學院校運動會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優異獎(1996)

劉宇,W. Schoellhorn:「百公尺跑時地面反作用力的最佳化控制與個人成績最佳化的研究」.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六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1998)

劉宇:「肌肉功能的生物力學分析」.該文部分發表於台灣師大「體育研究」,Vol. 3(1997):「肌肉在多關節運動中的功能與下肢運動的動力學」.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七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1999)

劉宇:「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關節控制力矩及其協同作用效果」.台灣自然基金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第十七屆國際生物力學學會最佳亞洲論文獎(1999)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XVII Congress, Calgary, Canada, 1999.

NAC-Miyashita Award (Asia): Best Asian Paper; Reward: US$ 1,000

Chen, C.Y., LIU Y., Lin, Y.P. & Huang, C.F.:"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rms on Vertical Jumping by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Impulse to Achieve Movement Velocity".

台灣『大專體育學刊』研究獎助(2000)

劉宇,陳金鼓:生物力學在運動控制與協調研究中的運用.大專體育學刊,第一卷第二期.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八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2000)

劉宇:「人體多關節運動肌肉控制功能的生物力學模型及其套用」.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出版.

台灣體育委員會八十九年度獎助運動科學研究獎勵(2001)

林政東、劉宇、陳全壽、趙峻郁:「兩種不同牽張幅度深跳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

獲得上海市首批百名“領軍人才”稱號和專項資金資助(2006)

獲選上海市“東方學者”稱號並獲專項資金資助(200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10)

劉宇、田石榴、劉翠鮮、井蘭香、肖毅、閭堅強:「負重超等長訓練系統的研發及其套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2012)

劉宇、田石榴、劉翠鮮、肖毅、閭堅強、傅維傑、黃靈燕;「神經肌肉功能訓練方法研究與新型訓練器械研發」.

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3)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14)

陳佩傑、劉宇、王雪強、沈步乙、王琳、張素珍、陸耀飛、王人衛、陳文鶴、劉無逸;「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建立運動康復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

201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中國體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1984~1989)吳延禧、劉宇.

2.

IOC Medical Commission

Principle Investigator: Olympic Research Project at the 1996 Atlanta Centennial Olympic Games, “The Energy Analysis of 3D Movement during Pole Vault”.

3.

第27屆大學院校運動會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優異獎(1996)

劉宇,W. Schoellhorn:「百公尺跑時地面反作用力的最佳化控制與個人成績最佳化的研究」.

4.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六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1998)

劉宇:「肌肉功能的生物力學分析」.該文部分發表於台灣師大「體育研究」,Vol. 3(1997):「肌肉在多關節運動中的功能與下肢運動的動力學」.

5.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七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1999)

劉宇:「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關節控制力矩及其協同作用效果」.台灣自然基金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6.

第十七屆國際生物力學學會最佳亞洲論文獎(1999)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XVII Congress, Calgary, Canada, 1999.

NAC-Miyashita Award (Asia): Best Asian Paper; Reward: US$ 1,000

Chen, C.Y., LIU Y., Lin, Y.P. & Huang, C.F.:"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rms on Vertical Jumping by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Impulse to Achieve Movement Velocity".

7.

台灣『大專體育學刊』研究獎助(2000)

劉宇,陳金鼓:生物力學在運動控制與協調研究中的運用.大專體育學刊,第一卷第二期.

8.

台灣自然基金八十八學年度甲等研究成果獎勵(2000)

劉宇:「人體多關節運動肌肉控制功能的生物力學模型及其套用」.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出版.

9.

台灣體育委員會八十九年度獎助運動科學研究獎勵(2001)

林政東、劉宇、陳全壽、趙峻郁:「兩種不同牽張幅度深跳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

10.

獲得上海市首批百名“領軍人才”稱號和專項資金資助(2006)

11.

獲選上海市“東方學者”稱號並獲專項資金資助(2009)

12.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10)

劉宇、田石榴、劉翠鮮、井蘭香、肖毅、閭堅強:「負重超等長訓練系統的研發及其套用」.

13.

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2012)

劉宇、田石榴、劉翠鮮、肖毅、閭堅強、傅維傑、黃靈燕;「神經肌肉功能訓練方法研究與新型訓練器械研發」.

14.

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3)

15.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14)

陳佩傑、劉宇、王雪強、沈步乙、王琳、張素珍、陸耀飛、王人衛、陳文鶴、劉無逸;「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建立運動康復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16.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

17.

201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研究項目簡介

計畫名稱《運動鞋的生物力學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6/03-2013/12,補助機構為美國NIKE公司

計畫名稱《可移動式數位化運動場地的研發與套用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8/11-2010/0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

計畫名稱《肌肉損傷機制的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建模與仿真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9/01-2011/12,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計畫名稱《增強青少年體質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數字運動鞋研究及套用》,計畫內擔任子課題負責人,起迄年月2009/01-2012/12,補助機構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計畫名稱《運動裝備對衝擊力、軟組織振動及肌肉活動影響的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1/01-2013/12,補助機構為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計畫名稱《基於感測器與網路技術的健身信息採集與分析的研究與套用》,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1/09-2013/0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

計畫名稱《社區俱樂部環境遠程綜合監控系統》,起迄年月2012/1-2015/12,補助機構為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

計畫名稱《新型太極拳對老年骨關節炎患者運動干預效果的神經肌肉功能評價》,起迄年月2012/9-2014/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重點支撐項目

計畫名稱《短跑時互動力矩對肢體動力學與神經肌肉系統控制影響的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1/1-2017/12/31,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計畫名稱《負重超等長力量訓練與診斷系統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3/1/1-2014/12/31,補助機構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

計畫名稱《基於運動工效學的個性化新功能健身腳踏車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08/01-2017/08/3,補助機構為上海綠瓦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項目

計畫名稱《基於人體力學和數據分析的腳踏車健身定製化服務的模式研究及套用》,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07-2016/06,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畫

計畫名稱《基於運動工效學的個性化新功能健身腳踏車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11-2017/11,補助機構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產學研項目

計畫名稱《高衝擊動作中在體膝關節6自由度運動學和動力學載荷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6/01-2019/12,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

計畫名稱《運動鞋的生物力學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6/03-2013/12,補助機構為美國NIKE公司

2.

計畫名稱《可移動式數位化運動場地的研發與套用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8/11-2010/0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

3.

計畫名稱《肌肉損傷機制的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建模與仿真研究》,計畫內擔任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09/01-2011/12,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

計畫名稱《增強青少年體質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數字運動鞋研究及套用》,計畫內擔任子課題負責人,起迄年月2009/01-2012/12,補助機構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5.

計畫名稱《運動裝備對衝擊力、軟組織振動及肌肉活動影響的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1/01-2013/12,補助機構為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6.

計畫名稱《基於感測器與網路技術的健身信息採集與分析的研究與套用》,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1/09-2013/0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

7.

計畫名稱《社區俱樂部環境遠程綜合監控系統》,起迄年月2012/1-2015/12,補助機構為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

8.

計畫名稱《新型太極拳對老年骨關節炎患者運動干預效果的神經肌肉功能評價》,起迄年月2012/9-2014/9,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重點支撐項目

9.

計畫名稱《短跑時互動力矩對肢體動力學與神經肌肉系統控制影響的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1/1-2017/12/31,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0.

計畫名稱《負重超等長力量訓練與診斷系統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3/1/1-2014/12/31,補助機構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

11.

計畫名稱《基於運動工效學的個性化新功能健身腳踏車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08/01-2017/08/3,補助機構為上海綠瓦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項目

12.

計畫名稱《基於人體力學和數據分析的腳踏車健身定製化服務的模式研究及套用》,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07-2016/06,補助機構為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畫

13.

計畫名稱《基於運動工效學的個性化新功能健身腳踏車的研發》,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4/11-2017/11,補助機構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產學研項目

14.

計畫名稱《高衝擊動作中在體膝關節6自由度運動學和動力學載荷研究》,計畫內擔第一負責人,起迄年月2016/01-2019/12,補助機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發表論文

TIAN SL,LIU Y, Li L, Fu WJ, PENG CH. Mechanomyography is more sensitive than EMG in detecting age-related sarcopenia [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0, 43: 551-556. (SCI)

FU WJ, LIU Y, ZHANG SN, XIONG XJ, WEI ST. Effects of local elastic compression on muscle strength, electromyographic, and mechanomyographic responses in the lower extremity [J].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2012, 22: 44-50. (SCI)

FU WJ,LIU Y*, ZHANG S. Effects of Footwear on Impact Forces and Soft Tissue Vibrations during Drop Jumps and Unanticipated Drop Landings [J]. Int J Sports Med, 2013, 34: 477-483. (SCI).

HUANG L,LIU Y*, WEI S, LI L, FU W, SUN Y, FENG Y. Segment-interaction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control of movement during spring [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 2013, 46(12): 2018-2023. (SCI)

FU W, LIU Y*, YING F. Research Advancements in Humanoid Compression Garments in Spor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2013, 10: 1-6. (SCI)

LIU WN, HUI SG, XU YJ, LIU Y, LU JQ*, NI X. Swimming exercise ameliorat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 chronically stressed rats: Relevant to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DO activation.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J]. 2013, 242 : 110-116. (SCI)

SUN B, LIU Y*, LI JX, LI HP, CHEN PJ. Prediction Equations of Energy Expenditure in Chinese Youth Based on Step Frequency During Walking and Running [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2013, 84(2): 64-71. (SCI)

WU X, ZHANG SN,LIU Y, ZHANG DB, XIE B. Do knee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strength and sagittal-plane knee joint biomechanics differ between jumpers and non-jumpers in landing? [J]. Human Movement Science, 2013, 32: 1299-1309. (SCI)

WANG XQ, HUANG LY, LIU Y*, LI JX*, WU X, LI HP, WANG L. Effects of tai chi program on neuromuscular function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Trials, 2014, 14: 375-383. (SCI)

LI FZ*, HARMER P, LIU Y, CHOU LS. Tai Ji Quan and global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ilot study [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4, 58(3):434-439. (SCI).

LI FZ, HARMER P,LIU Y, ECKSTROM E, FITZGERALD K, STOCK R, CHOU L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With Tai Chi Exercise in Parkinson’s Disease [J]. Movement Disorders, 2014, 29(4): 539-545. (SCI)

LU JQ, XU YJ, HU WW, GAO WH, NI X, SHENG HUI, LIU Y. Exercise ameliorat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and increaseshippocampal BDNF level in ovariectomized rats [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4, 573: 13-18. (SCI)

FU WJ, FANG Y, LIU Y, HOU JF. The effect of high-top and low-top shoes on ankle inversion 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ation in landing on a tilted surface [J].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14, 7(1): 14-23. (SCI)

TIAN SL, GE XF, WU K, YANG HB, LIU Y*. Ramipril Protects the Endothelium from High Glucose-induced Dysfunction through CaMKKβ/AMPK and HO-1 Activation [J].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14, 350: 5-13. (SCI)

SUN YL, WEI ST,LIU Y*, ZHONG YJ, FU WJ, Li L. How Joint Torques Affect Hamstring Injury Risk in Sprinting Swing-Stance Transition [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2): 373-380. (SCI)

WANG XQ, PI YL, CHEN PJ, LIU Y, WANG R, CHAN C. Cognitive motor interference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4: 205-212. (SCI)

LI FZ, LIU Y*, LÜ JJ, LIANG LC, HARMER P. Ambient air pollution in China poses a multifaceted health threat to outdoor physical activity [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15, 69(3): 201-204. (SCI)

LI X, WANG XQ, CHEN BL, HUANG LY, LIU Y*.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5, 12: 758147. (SCI)

ZHANG S, FU WJ*, PAN JH, WANG L, XIA R, LIU Y*. Acut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fatigue in the forearm of tennis players [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15, 19(6): 459-464. (SCI)

FU WJ, WANG X, LIU Y*. Impact-induced soft-tissue vibrations associate with muscle activation in human landing movements: An accelerometry and EMG evaluation [J].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2015, 23: 179-187.(SCI)

FU WJ, FANG Y, LIU MS, WANG L, REN SC, LIU Y*. Surface effects on in-shoe plantar pressure and tibial impact during running [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5, 4(4): 384-390. (SCI)

LV JJ, LIANG LC, FENG Y, LI R*,LIU Y*.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na: Current Knowledg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5, 12(11): 14887-14897. (SCI)

WANG XQ, PI YL, CHEN BL, CHEN PJ*, LIU Y*, WANG R, LI X, CHAN C. Cognitive motor interference for gait and balance in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5, 22(3): 555-563. (SCI)

1.

LIU Y

2.

FU WJ, LIU Y, ZHANG SN, XIONG XJ, WEI ST. Effects of local elastic compression on muscle strength, electromyographic, and mechanomyographic responses in the lower extremity [J].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2012, 22: 44-50. (SCI)

3.

LIU Y*

4.

LIU Y*

5.

LIU Y*

6.

LIU Y

7.

LIU Y

8.

LIU Y

9.

LIU Y

10.

LIU Y

11.

LIU Y

12.

LIU Y

13.

LIU Y

14.

LIU Y*

15.

LIU Y

16.

LIU Y

17.

LIU Y*

18.

LIU Y*

19.

LIU Y*

20.

LIU Y*

21.

LIU Y*

22.

LIU

23.

LIU 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