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明[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劉克明[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劉克明,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中國機械史學會理事,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理事,中國科技史學會技術史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理論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世界數學教育大會第20學組組委會委員,國際數學教育與數學文化史國際會議科學委員會顧問。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工程圖學史、中國技術思想史、機械設計思想與設計方法、中國古代圖學思想史 世界工程圖學史。

人物履歷

學習經歷

1994年9月—2000年7月

劉克明[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劉克明[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導師:楊叔子教授

博士論文: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的研究

答辯結果:全優

1993年1月—1994年2月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作訪問學者

導師:胡顯章教授,周兆英教授

研究論文:中國古代機械史研究

1984年9月—1997年12月

湖北大學物理系自然科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碩士導師:吳繼明教授,朱祖延教授

碩士論文:宋代工程圖學的成就

答辯結果:全優

1973年9月—1977年元月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鑄造機械及工藝專業大學生

工作經歷:

1987年12月赴華中工學院任教

1988年5月任華中理工大學講師

1995年5月任華中理工大學副教授

教授課程

碩士生課程:自然科學史 中國技術思想研究

本科生課程:自然科學概論 中國科技史中國文化系列專題

中國歷史文化中國書法書法與篆刻創作

中國技術思想研究

學術論文

國內主要學術論文

(僅列權威刊物、核心刊物、第一或唯一作者)

1. 中日在機械技術史和機械設計方面的國際會議綜述,《中國科技史雜誌》,2007年第1期。

2. 窮波討源 酌古御今 ——《中國建築圖學文化源流》簡介,《華中建築》,2006年第10期。

3. 中國建築圖學的科學成就及其文化內涵,《華中建築》,2005年第6期。

4. 第四屆中日機械技術及機械設計國際會議評介,《中國科技史雜誌》,2005年第2期。

5. 王禎《農書》的圖學成就及其歷史地位,《古今農業》2005年第2期。

6. 鄭和銅鐘及明代鑄造技術的科學成就,《船海工程》2004年12月。

7. 張衡的圖學實踐及其思想,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2004年第4期B2,全文轉載。

8.真修混沌還是假修混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9.《營造法式》中的圖學成就及其貢獻¬¬¬——紀念《營造法式》發表900周年,《華中建築》,2004年第3期。

10.張衡的圖學實踐及其思想,《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11.中國古代有色鑄造技術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初探,《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第2期。

12.宗炳的透視理論及其圖學思想,《自然》,2004年第1期。

13.從《器象顯真》看西方工程圖學的引進,《工程圖學學報》, 2004年第1期。

14.《墨子》中的機械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第4期。

15.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o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03 Volume 13 Number1-2。

16.《西清古鑒》的圖學成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8月。

17.中國古代工程圖學及其現代意義,《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卷第2期。

18.《老子》技術思想初探,《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技術哲學與技術史,2002年第4卷第2期。

19.“第九屆數學教育國際會議(ICME9)簡況,《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0.“《老子》中有關機械的論述及其思想”,《中國機械工程》2001年,第12卷,第4期。

21.“《老子》中的機械記載及技術思想”,《洛陽工學院學報》,2001年3月,第22卷,第1期。

22.“中國機械製造中的數理設計方法及其套用”,《機械研究與套用》,第12卷,2001年第1期。

23.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1999 Volume9 Number2。

24.關於“制器尚象”的英譯,《中國科技翻譯》Vol.12, No.2,1999年5月。

25.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的科學成就,《中國機械工程》Vol.10 No.2,1999年第2期。

26.中國古代機械設計中的創新意識,《武漢水力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

27.中國古代圖學對現代工程圖學的貢獻.《工程圖學學報》,中國工程圖學學會,1999年第3期。

28.中國古代工程幾何作圖的科學成就,《中國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1999年第3期。

29.“亮麗”“靚麗”何其多,《漢字文化》No.1,1999年2月。

30.關於制器尚象,《華中建築》Vol.16 No.2,1998年6月。

31.畫法幾何學的歷史及其現代意義—紀念蒙日畫法幾何學公開發表200周年,《數學的實踐與認識》Vol.28 No.3,1998年7月。

32.中國古代工程製圖的數學基礎,《大自然探索》,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4月。

33.工程圖學教育的楷模—紀念蒙日《畫法幾何學》公開發表200周年,《海軍工程學院學報》1997年No.3(增刊),1997年12月。

35.《周禮》中的圖學記載及其有關問題的探討(續),《地圖-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No.2,1997年6月。

36.《周禮》中的圖學記載及其有關問題的探討,《地圖-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No.1,1997年2月。

37.《周禮》與古代圖學,《文獻》No.1,1997年2月。

38.先秦機械工程設計方法初探,《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No.2,1996年2月。

39.略論《周禮》中的圖學成就及其歷史地位,《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 No.2,1996年5月。

40.中西機械製圖之比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Vol.11 No.2,1996年6月。

41.《周禮》在科學史上的價值,《自然辯證法通訊》Vol.18 No.2,1996年4月。

42.蒙日圖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紀念蒙日畫法幾何學發表200周年,《自然辯證法研究》Vol.12 No.3,1996年3月。

43.《周禮》中的圖學成就及其歷史地位,《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NO.4,1994年。

44.中國古代的圖學,《光明日報》,1994年7月。

45.明窗數編在 長與物華新——李約瑟評傳,《自然辯證法通訊》Vol.15,No.6,1993年12月。

46.中國近代圖學思想述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Vol.8 No.2,1993年8月。

47.中國近代工程圖學的引進及其教育,《近代史研究》No.5,1992年9月。

48.鄭樵圖學思想探述,《自然辯證法研究》Vol.8,No.8,1992年8月。

49.中國古代方誌中的圖學成就,《中國地方志》No.2,1992年4月。

50.中國工程圖學的發展及其啟示,《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No.3,1992年。

51.宋代工程圖學的成就,《文獻》No.4,1991年10月。

52.中國古代繪畫對宋代工程圖學發展的促進作用,《科學技術與辯證法》No.6,1990年12月。

53.宋代的圖學教育及其社會效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No.3,1990年5月。

54.機械工程社會化初探,《中國機械工程》No.1,1990年2月。

55.考鏡古今,聯綴前後——評《中國圖學史》,《中國機械工程》No.2,1989年4月。

56.宋代金石學著作中的圖學成就——讀《考古圖》和《宣和博古圖》等,《江漢考古》No.3,1989年9月。

57.《新儀象法要》圖學成就探源,《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No.2,1989年2月。

國際主要學術論文

1.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51-56。

2.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161-164。

3.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Engineering Drawing,Journal of Mathematics & design Volume 1,Number Summer 2001,ISSN 1515-7881。Pp47-58。

4.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Proceedings of 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ISBN 0 7300 2526 8,pp215-224。

5.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S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ISBN 89-521-0016-6,pp415-425。

6.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Mechanical Design Methodology in Ancient Chin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01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ISBN 9971-69-259-7,pp469-495。

國際重要學術會議論文

1. From Focus Perspective to Cavalier Perspective---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

2.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History,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

3.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

4.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amantics,16-18 December, wuhan, China。

5.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Paper for the 22nd Internatio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Word Year of Physics in China。24-30 July 2005,Beijing,China。

6. Study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Technology, 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

7.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

8. Record of Drawing and Its Value in “Shi Ben”,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

9. The Mechanical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 Zi”,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

10. The Achievem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Ying Zao Fa Sh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emorating of 900-year Anniversary of Song “Ying Zao Fa Shi ”& 990-year Anniversary of the Main Hall of Baoguo Temple in Ningbo。

11.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

12.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The Third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

13.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uly 3-5,200I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

14. .A Study of Technical Ideas and Theories in Lao Zi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ing Kowloon, Hong Kong, October 9-12, 2001。

15.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Drawing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THESIS July 31 (Mon)-August 6 (Sun), 2000 Tokyo Makuhari, Japan。

16. A Study of Zhuang Zi’Mechanical and Technological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Secan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2000 Nanjing, China。

17.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ESIS August 23-28, 1998 Technische Universitat Berlin。

18. The Mathematical Basic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Ancient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ctober 4-8 1998 Wuhan, China。

19.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hine Design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First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98 Beijing, China October 12-24, 1998。

20.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August 1996,Seoul University, Korea。

21.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Graph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 Japan, August 1995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22. On Graphics Thought from Song Dynas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ought Culture from Song to Ming Dynastie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Shanghai, October 1993。

23. Engineering Draw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 –A Comparative Study,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

24. A History of Chinese Technical Drawing,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

2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gineering Cartography and Its Revel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August 1992,Hangzhou。

26. The Achievement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During the 11th and 12th Centu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Beijing September 1990。

國內重要學術會議論文

1.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圖學遺產——從焦點透視到散點透視,,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山東,煙臺,2007年8月。

2. 中國建築圖學的科學成就及其現代貢獻,第四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築遺產》, 2007年6月,上海,同濟大學。

3. 《列子》中對於投影的認識及其圖學價值,第九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

1.從宗炳到阿爾貝蒂,全國第一屆青年科學技術史學術會議,安徽,2005年10月24-26日。

2.鄭和銅鐘及明代鑄造技術的科學成就,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學術會議,2004年12月11日-12日。湖北,武漢。

3.秦代工程圖學的科學成就,秦俑學第六屆學術討論會,2004年7月26日-29日,西安。

4.真修混沌還是假修混沌,第八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年4月,北京,清華大學。

5.《西清古鑒》的圖學成就,第六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交流會,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03年8月。

6.從“制器尚象”到《器象顯真》,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學,2003年3月2日-3月4日。

7.莊子技術思想研究,第七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2年8月。

8.楚國科技史的歷史價值,第六屆兩湖屈原與楚文化學術研討會,湖南省岳陽,2002年10月16日-10月20日。

9.從“道藝合一”到“道同為一”,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六屆代表大會,北京,2000年8月21日-8月24日。

10.《周易》圖學思想披揀錄,第八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武漢,華中理工大學,1997年11月20日-23日。

11.蒙日圖學教育思想探述,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武漢,華中理工大學,1997年8月。

12.蒙日圖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第七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太原,山西大學,1995年4月29日-5月2日。

13.隨州曾侯乙墓在科學史上的價值,炎黃文化與名城隨州的建設學術研討會,湖北省隨州市,1994年6月。

14.宋代圖學思想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和華夏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3年10月。

15.中國機械製圖的歷史,第三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南京,南京航空學院。1992年11月。

16.中國地方志中的圖學思想,中國科學技術史學術研討會,山西省太原,1991年8月。

17.鄭樵圖學思想探述,第二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湖南省大庸,1991年11月。

18.中國近代工程圖學的引進及其教育,第六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武漢,華中理工大學,1991年6月。

19.宋代工程圖學的成就,第一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北京,北京理工大學,1990年 1月。

20.宋代金石學著作中的圖學成就,第五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湖北省葛洲壩,1989年4月23日-4月30日。

21.宋代機械圖學的傑出代表——紀念蘇頌創建水運儀象台900周年,紀念蘇頌創製水運儀象台900周年學術討論會,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

22.《新儀象法要》中的圖學成就,紀念蘇頌創製水運儀象台900周年學術討論會,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

23,中國古代工程圖學的成就及其有關問題的探討,第四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新疆烏魯木齊,1986年10月17日-10月25日。

主要學術著作及其參編著作

1. 屈學天文學研究,《屈原學集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作者之一。

2.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圖學遺產——從焦點透視到散點透視,《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濟南,黃河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

3. 《中國建築圖學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4. 秦代工程圖學的科學成就,《秦文化論叢》第12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論叢》編委會,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 《中國技術思想研究》,巴蜀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 《中國工程圖學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武漢,2003年12月第1版。

7.《第二屆中日機械史國際會議論文集》,“中國古代莊子技術思想管窺”,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

8.《李約瑟研究(第1輯)》,中國古代工程幾何作圖的科學成就,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上海,2000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

9.《中國近現代技術史》,“工程製圖”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參編作者之一。

10.《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機械製圖”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編委,作者之一。

11.《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農業機械”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編委,作者之一。

12.《第一屆中日機械史國際會議論文集》,“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研究”,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

13.《塑造中華文明的200本書》,李誡《營造法式》,武漢出版社,武漢,1997年第1版,參編作者之一。

14.《民族的智慧——中華科技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武漢,1995年5月第1 版,參編作者之一。

15.《孔子文化大典》(思想卷),中國書店,北京,1994年8月第1版,參編作者之一。

16.《炎黃文化與名城隨州》,“隨州曾侯乙墓在科學技術史上的價值”,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1994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

17.《蘇頌研究文集—紀念蘇頌首創水運儀象台九百周年》,“宋代機械製圖的傑出代表”,1993年2月第1版,作者之一。

18.《中國文化精華文庫(上)》,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參編

作者之一。

19.《中國文化精華文庫(下)》,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參編

作者之一。

20.《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十一、十二世紀中國的工程圖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1992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

21.《大學生必讀名著導讀》,海洋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參編作者之一。

主要科學研究

1. 中國古代機械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批准號:5967087,資助金額:12000元,起止年月:1997年1月-1999年12月,著重研究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思想與方法。

2. 赴新加坡參加“第九屆國際東亞科學史學術會議”,(99)國科金外資助字;59910211781號,項目執行日期:1999年8月23日-1999年8月27日,資助金額:5000元。.

7. 中國科學院八五重大科研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史》 “機械史卷”編委,負責“農業機械”部分和“機械製圖”部分的編寫工作。

3.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近代技術史》,參加“工程圖學”部分的編寫工作。

8. 《中國工程圖學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00年序號:24,資助金額:20000元。

9. 《中國技術思想史研究》,《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項目之一,四川巴蜀書社,2004年序號:8,2003年-2004年。

10.《中國建築圖學文化源流》,國家十五重點出版工程《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文庫》項目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項目國家總投入:500萬。2004年元月-2006年7月。

11.中國微細加工技術研究,清華大學微米/納米技術研究中心,起止年月:2003年-2005年,項目金額:10000元。

12.《中國圖學思想史》,《中國科技思想研究文庫》項目之一,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研項目。2007年元月30日並由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資助資金:2.5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