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偉,男,1962年2月生,江西新乾人。198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現為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藝術室主任,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
成就
擅長陶瓷造型和青花,色釉綜合裝飾,作品參加陶瓷美術展評,獲國家、省、市級獎多項,其中“6頭新婚用瓷”獲輕工部優秀新產品獎,“荷塘月色影刻花瓷盤”獲全國工藝美術大獎賽優秀獎,多件作品發表在《景德鎮陶瓷》、《瓷苑瑰寶》等雜誌畫冊上,曾有作品被景德鎮陶瓷館收藏。傳略輯入《中國當代陶瓷美術家辭典》和《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精品鑑賞》等書典。
從藝經歷
1976年14歲的劉偉跟隨啟蒙老師白海學習色釉裝飾,同時跟隨高廣聰學習美術色彩、李林洪學習素描,作為這些老師的入室弟子,劉偉非常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他像海綿吸水一樣樂此不疲地學習著陶瓷美術方面的知識。無論從藝術理論上還是藝術創作上,劉偉都毫不鬆懈,也正是這樣幾年紮實的學習經歷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陶瓷藝術基礎,從這個時候起,一個未來會影響瓷都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正在厚厚地積累和踏實地學習中。在進入藝術大門之前,劉偉曾被家人送去武術老師那裡學習武術,學武的初衷是為了強身健體,但就是為強身健體勤練武術的6年中,鍛鍊了劉偉堅強的意志。練武與藝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正是這樣的練武經歷給予了劉偉強大的精神力量,這股力量也在日後為劉偉所從事的陶瓷藝術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撐著他心中對陶瓷藝術的堅持和夢想。1981年劉偉考入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系統地學習藝術理論知識和美學、陶瓷設計、陶瓷工藝,三年的學習讓他更深入地進入了陶瓷藝術的世界。畢業後的1984年劉偉來到東風瓷廠技術科從事第一線的日用瓷設計和生產,當時擔任該廠美研所主任的劉偉除了設計日用瓷之外,還要管理200多人的團隊,這段經歷長達9年,充分鍛鍊了劉偉的設計才能、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1993年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成立,劉偉第一個被選錄進來,在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從一名技術部的主任到如今的副所長,從一名默默無聞的陶瓷藝術工作者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期間的點點滴滴,這其中的艱辛付出,只有親歷者才會體會到藝術之路的艱難和藝術成就的來之不易。好的老師對於劉偉來說是寶貴的財富,從每一位老師身上劉偉都學到了很多,正是這樣集百家之長,造就了今天的劉偉。1997劉偉隨景德鎮陶瓷藝術團訪問韓國,當時的團長劉平對於劉偉在陶瓷藝術道路上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作為“珠山八友”之一的劉雨岑的後人,劉平無論是在藝術造詣上還是藝術修養上都繼承了前人優秀的傳統和品質,這種對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藝術家的風骨是一個藝術家個人魅力的體現,這種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劉偉,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也堅定了劉偉的藝術信仰和藝術追求。
歷經世事滄桑的劉偉始終沒有改變的信念就是陶瓷藝術的創作與創新,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劉偉都沒有耽誤,絲毫沒有浪費他對陶瓷藝術的熱情與熱愛。到了今天,他仍然謙虛,好學;仍然心懷感恩,志在陶藝;仍然會為慕名而來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和幫助;仍然會一如既往地創作作品;仍然溫和地對待朋友。“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劉偉的座右銘,更是他從藝以來對待藝術、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
劉偉的陶瓷藝術人生
歷經世事滄桑的劉偉,始終沒有改變的信念就是陶瓷藝術的創作與創新,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劉偉都沒有耽誤,絲毫沒有浪費他對陶瓷藝術的熱情與熱愛。到了今天,他仍然謙虛,好學;仍然心懷感恩,志在陶藝;仍然會為慕名而來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和幫助;仍然會一如既往地創作作品;仍然溫和地對待朋友。“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劉偉的座右銘,更是他從藝以來對待藝術、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
藝術風格
“風格是作者的背影”。藝術風格是每一位藝術家的語言和個性的體現,是藝術家的符號、區別於他人的關鍵所在。劉偉作品風格的形成源於他少年學藝時期風景畫的創作和他青年時期受任光榮畫冊的影響。如同劉偉對學生的慷慨一樣,他對老師的崇敬一樣令人感動。我親歷過他與任光榮老師的情感故事,那種對老師的尊敬和真情實感讓人不敢相信他們之間僅見過一面,而之前的十餘年都是書信、電話往來。他也因為深受任光榮老師的影響奠定了自己的鄉情風格。正如外人評價任光榮是鄉情大師,劉偉是鄉情王子一樣,鄉情系列風格已經成為劉偉陶瓷藝術創作上的主要藝術語言,成為他的作品走向海內外的標誌。在交談中,劉偉告訴我,曾經他為56個民族中的30多個民族的不同民居創作過作品,不同風格的民居給他很深的感觸,因為一種民居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的習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正是由千千萬萬種的民族文化所組成的,而這些具有中國風、民族韻味的陶瓷藝術作品走向世界舞台也正印證了魯迅先生所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欣賞劉偉的作品總有一種濃濃的鄉情縈繞在心頭,每個人對故鄉都有一種深情地眷戀,無論是余光中的詩歌《鄉愁》,還是費翔的歌曲《故鄉的雲》,而劉偉通過陶瓷藝術表達鄉情正是陶瓷藝術家最好的方式。無論是他的窯變粉彩綜合裝飾《徽鄉情》鑲器,還是釉上彩瓷瓶《月光曲》,無論是釉上彩瓷板《春風又綠》,還是新彩瓷板《雨沐春山》,太多的陶瓷作品,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劉偉都認真研究。工筆和寫意結合的手法,色彩瑰麗變幻的運用,構圖立意高遠的設計,總之,他的作品總是能夠與人對話,讓人進入到畫境中,這大概就是黃永玉老先生所言:“好的作品,自己會說話”。欣賞劉偉的作品,我總是在想,畫筆在他手上有了魔力,色彩也像著了魔一樣千變萬化。劉偉的作品,無論是留白還是構圖都毫不做作,一切顯得那么自然有序,合情合理,讓人心領神會。該豪放處他用筆大氣,該細膩時又精雕細琢,該明亮處顏色耀眼,該昏暗處又恰到好處,該遠景的絕不直逼眼球,該近景時又近在眼前,總之,一切都剛剛好。這種分寸的拿捏和尺度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造就的,常年累月的積澱從作品中顯現出來。
畫如其人,劉偉的藝術成就源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從藝近40年來,劉偉從未間斷過藝術創作,也一直保持著看書的習慣。他始終認為一個人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藝術家更是如此,藝術家犀利的眼光,敏銳的嗅覺都是經驗的反應。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藝術修養,沒有包容的氣度和創新的精神,很難想像他能創作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內涵的作品。而只有這樣血肉飽滿、情感豐富的作品才能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打動人心。
藝術追求
美盲比文盲多的時代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相重合,處在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們身上肩負著更重的擔子和更大的使命。景德鎮陶瓷藝術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工藝性,於劉偉而言,他希望未來有一天,景德鎮陶瓷可以同國畫、油畫、版畫和雕塑一樣走向更廣闊的空間,陶瓷應該散發幾千年歷史積澱的光芒。從工匠到藝術家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工匠積累著精湛的技藝,然而其缺乏對藝術的見地,對藝術的探索。時代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取向,而經典的藝術精品卻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穿越幾千年而依然熠熠生輝,這就是藝術家的創作。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絕不僅僅局限於勾、點、皴、擦等技法的掌握,而是要將自己心中的畫作賦予情感和思想表現出來,因此,技法只是藝術作品的形式,而情感和意境才是藝術品的靈魂。
劉偉平時的工作除了鑽研陶瓷繪畫之外,還會經常與外地的、甚至是海外的優秀藝術家和藝術機構聯繫,引進這些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各方面的精英來到景德鎮,為景德鎮陶瓷藝術注入新的血液,輸入新的養分。同時劉偉也會在國家級、世界級的平台上展示景德鎮陶瓷藝術家的風采和陶瓷藝術作品,這樣高水準、高規格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對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大有裨益。好的藝術家和藝術形式豐富著陶瓷藝術,精美絕倫的景德鎮瓷器也展示了這座千年瓷都的文化魅力。每每這個時候,劉偉就會倍感欣慰和喜悅,他所追求的正是藝術的多元與融合,兼容並包,百花齊放。任何有益於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事情劉偉都會放在心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他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藝術家參與其中,共同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使景德鎮這塊金子招牌永遠光彩奪目,使景德鎮陶瓷文化生生不息,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