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期間,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聯邦政權,黑龍江邊境地區“開交通”,江兩岸人民友好相處,自由貿易,互通有無做買賣,船在江上航行任意在兩岸村鎮停泊。1918年,劉俊卿從海蘭泡返回黑河,遇見山東老鄉劉穗臣和王子才,三人商議合夥做買賣,兩個老鄉入資金股,而他無錢只好入人股,為買賣擔當通司,做翻譯。經人指點,他們乘船上行來到三卡村(現呼瑪縣三卡鄉,當時歸黑河管轄),在前街臨江開辦了福豐厚商店,主要與俄國人做生意,用白酒、布匹和日用品換取他們的皮張、山貨和盧布,也帶著貨物去老卡對岸彼得洛巴布羅夫卡和三間房對岸布謝進行交易,商店曾興隆一時。1934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生意難以繼續維持下去,1942年閉店停業。
1945年8月8日拂曉,蘇聯紅軍從江上乘艦艇登岸向三卡村南的日本特殊隊和偽警察隊發起進攻,戰鬥進行一個多小時,蘇軍以勝利而告終,三卡光復了。蘇軍在三卡駐守到11月份,黑龍江封凍後才撤回蘇聯,這期間劉通司一直為村里擔任翻譯,為村里和蘇軍雙方傳遞訊息和通報各項情況,確保三卡在蘇軍由日寇手中解放出來之後一段時期的安寧秩序。蘇軍撤走後,張伯鈞匪幫曾一度盤踞三卡,欺壓百姓,搶掠民財,為非作歹,民不聊生,民眾深受其害,恨之入骨。1946年1月初共產黨領導下的黑河人民自治軍派人到三卡招兵擴軍,劉俊卿積極回響,送長子劉奎元(1924年——1946年)參軍,為王肅司令員作文書。6月17日,兒子在反擊土匪進攻黑河的保衛戰中為黑河地區的解放事業光榮犧牲。他的名字刻在王肅公園烈士墓上。
1946年夏季三卡村張坤山、張書業兩個年輕人到村南黑龍江主航道我方一側的南大通江島上砍柴作業,被蘇邊防軍抓走,當時三卡還處於無政府狀態,劉俊卿挺身而出,憑藉他的俄語會話能力,親自登島和蘇邊防軍交涉,闡明該島隸屬中國,我居民世代登島生產作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該島屬我中國之領土,蘇方無權干涉。開始蘇方態度強硬,不肯放人,後經多次登島交涉,張坤山、張書業兩人在蘇扣留長達一個月之久才被放回。
1963年,他曾被請到縣裡,為中蘇兩國邊界談判提供有關情況,做筆錄、錄談話、拍照片,以一個歷史見證人的身份,證實三卡村上、下江島歷來屬中國管轄,是世代三卡村民生產作業之地,以雄辯的事實給予我對蘇邊界談判有力的證據。
劉俊卿在村里人緣好,威望高,為人正直大度,忠厚誠實,對貧苦鄉親常常解囊相助,深受鄉親們的愛戴,博得鄉親們的讚譽。1980年2月2日,劉俊卿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8歲。按照他生前遺願,安葬在黑水之畔、興安之巔的三卡南山上,靜靜地守望著這塊曾熱愛、生活過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