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此詩當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之後,時杜甫游齊趙之間。劉九法曹、鄭瑕丘,兩官吏也。石門,山名,在今曲阜城東北約60里。詩中描寫一段宴集幽事,敗於俗物,以明是日身直不在酬酢中。從題目不書“枉”“陪”可知。

題解

此詩當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之後,時杜甫游齊趙之間。劉九法曹、鄭瑕丘,兩官吏也。石門,山名,在今曲阜城東北約60里。詩中描寫一段宴集幽事,敗於俗物,以明是日身直不在酬酢中。從題目不書“枉”“陪”可知。

原詩

秋水清無底,蕭然淨客心
掾曹乘逸興[1],鞍馬到荒林。
能吏逢聯璧[2],華筵直一金[3]。
晚來橫吹好[4],泓下亦龍吟

注釋

[1]掾曹:古代屬官的通稱。此指劉九。
[2]聯璧:並列在一起的兩塊玉。此喻劉、鄭二人。
[3]直:通“值”。一金:古代錢幣數量名稱。三十兩為“一金”。
[4]橫吹:《古今樂錄》:“橫吹,羌樂也。”即橫笛。

譯文

秋水不但清,以至於無底,則是渣滓盡去,更不受人動搖。(此句興而比也)
三四句,先出劉九,劉屬官乘著雅興,騎馬來到郊野山林。
五六句,出鄭瑕丘。二位“賢能”有如一雙“美玉”,今日得以相逢;
能吏”、“逢聯璧”寫盡醜態,此時只有兩官人相對,彼一老人,竟不知復置何地!“直”字妙!便特地與他估算出來,下吏奉承上人,此費豈止一次?此乃民脂民膏也!為其一哭。
先生於此不屑看,不忍看,於是橫笛自吹,自出爽致。彼“聯璧”“一金”於我有甚關係,晚來橫吹起美好的樂曲,深水裡蛟龍也會隨之長吟,言彼既狐鼠為群,我自與龍吟相應。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