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裂炭角菌
相關連線
怎樣防治大鈕扣菇和炭角菌
出處:河南科技報 作者:張春峨 發表日期:2006-2-24 閱讀次數:
--------------------------------------------------------------------------------
大鈕扣菇和炭角菌(雞爪菌)都是食用菌的主要病害,是自1990年以來陸續發生並迅速擴大的新病害。這兩種病害都是寄生性病害,它們寄生在食用菌的菌絲上,吸取食用菌菌絲的營養,一旦病害在菌筒或菌床上發生,菌筒或菌床感染部位就不再出菇。
一、症狀表現 該病初在菌筒或菌床上長出白色圓形小顆粒,質地堅硬,形似扣狀,後逐漸連成片,變為褐色,表面凸凹不平,個體大小不等。受害的菌筒,培養基變疏鬆,有難聞氣味,食用菌的菌絲消退,已形成的原基和幼菇變黃腐爛。
二、發病條件 大鈕扣菇的菌絲生長溫度為15℃~40℃,空氣相對濕度為80%,培養基pH值為5.5~5.8。溫度是發病的關鍵因素。當溫度在30℃~40℃時,菌筒的菌絲生長不良,易發生大鈕扣菇。反之,若菇房溫度在25℃以下,而食用菌菌絲生長健壯,菌筒培育質量好,抗逆性強,大鈕扣菇發生少或不發生。
三、防控措施 (一)選擇抗逆性強、適齡的優質菌種。科學配製培養料,使培養料營養豐富而又均衡。培養料的含水量和pH值要適宜,並滅菌徹底,以保證質量。(二)調控好菇房溫度。發菌期將菇房溫度控制在20℃~25℃,出菇時溫度控制在15℃以下。(三)已被鈕扣菇感染的菌筒要立即燒毀。覆土栽培時,要將培養料及覆土挖除燒掉,並在患處撒上石灰或噴克霉靈。(四)在發菌或發病初期噴克霉靈1000倍液,用量為每平方米200毫升。(五)更換栽培場地,有條件時,一旦發生大鈕扣菇感染,可在他處建新菇房,能有效切斷病原傳播途徑,防止繼續蔓延。若使用老菇房栽培,在菇採收結束後,應徹底熏蒸消毒。
炭角菌(雞爪菌)
炭角菌主要危害雞腿菇,其次浸染雙孢菇。
一、症狀表現 炭角菌在雞腿菇發菌階段很少感染,但當雞腿菇覆土以後,雞腿菇的菌絲蔓延至覆土層後,若有炭角菌存在,兩者的菌絲很快扭結在一起,炭角菌便寄生在雞,腿菇菌絲上,然後迅速生長和蔓延。受害的菌筒或菌床停止出菇,培養料變疏鬆,已形成的菇蕾死亡。菌床上出現炭角菌子實體,子實體初期為淺褐色,後期褐色至黑色,並常有2~5個柄部相連,頂端尖細,呈棕褐色,形似雞爪。
二、發病條件 炭角菌的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高於32℃或低於20℃生長很緩慢,低於15℃幾乎不生長。空氣濕度為85%~95%、通氣不良、培養料和覆土含水量高、覆土厚等都有利於炭角菌發生。
三、防控措施 (一)炭角菌主要由覆土帶菌傳播,因此,覆土材料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將覆土先暴曬3~5天,然後噴5%的甲醛溶液,並將其堆積起來,蓋嚴薄膜,熏蒸24~36個小時,然後攤開排除藥味再使用。(二)菇房進料前要做好消毒工作,菇房中的床架及所用設施都要進行清洗消毒。(三)嚴格控制菇房溫度、濕度和通氣。將菇房溫度控制在20℃以下,培養料含水量保持在60%~65%,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覆土厚度3厘米。菇棚濕度為80%~90%時要注意通風。嚴防培養料、覆土含水量過大,空氣濕度過高。(四)發菌和出菇在不同場所分段進行。發菌可在室內或大棚內進行,溫度保持在20℃~30℃,而覆土出菇要在秋涼以後,將菇棚溫度保持在10℃~15℃,避開高溫,可有效控制炭角菌發生。(五)不脫袋覆土出菇。即將發好的菌袋,袋口打開後直接排放在床畦上,只在袋口料面覆土3厘米厚,這樣可控制炭角菌互相蔓延。(六)發現菌床上有炭角菌時,立即停止噴水,並挖除病菌及周圍培養料和覆土,在遠離菇棚處深埋或燒毀。在患處噴5%~10%的石灰乳,覆上新土,蓋好薄膜。(七)提倡菇、菜輪作,有利於改變生態環境,抑制病菌發生。改換場地,建新菇房,能切斷病菌傳播途徑,是防治炭角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