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紅流觴寶盒

盒底髹黑漆,中央陰刻填金三行楷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器內壁髹黑漆,蓋內中央陰刻填金器名:“流觴寶盒”。 在寧壽宮的花園內,修築了一座禊賞亭,亭內建了流杯渠,作為宮內曲水修觴之處,顯示出清高宗對“曲水流觴”的風雅興好。

作品信息

【資料類型】木竹漆器
【格式】徑18.2公分 高7.3公分
【年代】清乾隆(1736-1795)
【管理權】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描述

蔗段式,子母口,平底,側壁飾朵花紋,蓋面雕刻山水人物,乃描繪王羲之於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初三日),王羲之(303-379)與謝安(320-385)、孫綽(320-377)等人在山陰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舉行祓禊之禮(在水邊戒浴的禮儀)後,曲水流觴聚飲。盒底髹黑漆,中央陰刻填金三行楷書款:“大清乾隆年制”。器內壁髹黑漆,蓋內中央陰刻填金器名:“流觴寶盒”。在此次雅集中,王羲之完成後人傳頌千古的“蘭亭序帖”書跡,在宋代以後的工藝品中,“蘭亭修禊”與“曲水流觴”題材一再出現,明清文人也喜愛沿著自己覓得的彎曲溪水,與同好流觴聚飲,一方面或吟詩,或書畫,一方面遙想當年書聖心情。在紫禁城東北隅有一單獨圍出的範圍,有獨立的宮殿與花園,原是明代宮妃養老之所,康熙年間改稱寧壽宮,供太后居住。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清高宗斥資一百四十三萬餘兩改建,以作為他歸政後怡養天年之所,後來他雖作了三年多太上皇,仍住在養心殿,未曾移居寧壽宮。 在寧壽宮的花園內,修築了一座禊賞亭,亭內建了流杯渠,作為宮內曲水修觴之處,顯示出清高宗對“曲水流觴”的風雅興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