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成長與發展邏輯: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政治

簡介

作 者:程竹汝,上官酒瑞 著


叢 書 名: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紀念建黨九十周年書系
出 版 社: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4099
出版時間:2011-09-01
版 次:1
頁 數:309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是這一時期中國政治所發生的現實變化和進步。在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上,許多方面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但如何評價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社會目前仍缺乏共識。政治體制的適應論與滯後論的長期爭論就是共識缺乏的表現①。也許正因為如此,《制度成長與發展邏輯: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政治》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的研究,便顯得特別有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總結說:“經過90年的奮鬥、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有著自身的實踐形態和理論形態,而且已經形成了自身的制度形態。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這些論述清楚地回應了社會中一部分人在肯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同時而否定政治發展、在認識上割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政治發展之間歷史關聯的觀點。

目錄

序/王邦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何謂政治發展
一、政治發展:進入中國主流話語
二、西方政治發展理論透視
三、政治發展內涵的三個要素
第二節 中國模式與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
一、中國模式爭論:聚焦政治領域
二、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論與適應論
三、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第三節 革命黨領導下的中國政治
一、革命政治
二、理想政治
三、全能政治
四、動員政治
第二章 中國政治發展歷程的獨特性
第一節 超大社會:政治演進的歷史基礎
一、超大社會形態
二、傳統政治文化
三、特有現代化境遇
第二節 多元平衡:政治發展的價值取向
一、民主與法治:中國政治發展的價值目標
二、穩定與公正:中國政治發展的社會目標
第三節 市場與權利:政治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具有同構性
二、社會結構變遷:推動政治發展的直接動力
三、全球化:影響中國政治發展的外部動因
第三章 中國政治制度的成長軌跡
第一節 民主形式:多元發展趨向
一、選舉制的改革與進步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成長
三、協商民主的增長
四、社會民主的增量發展
第二節 政黨政治:制度化的進程
一、黨政關係的變化和發展
二、各政黨政治地位和關係的制度化
三、多黨合作形式的制度化
第三節 法治秩序:現實性的增長
一、立法體制的適應性發展
二、行政法治的進步
三、司法制度的進步
四、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中國政治發展的功能特色
第一節 重心功能:社會穩定
一、政治體系結構與社會穩定
二、政治體系功能與社會穩定
三、社會自律體系與杜會穩定
第二節 基本功能:汲取合法性
一、有效的政治業績積累合法性
二、創新的意識形態建構合法性
三、增量的民主改革鞏固合法性
第三節 體系功能:社會整合
……
第五章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上)
第六章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下)
第七章 當代中國政治的科學發展:尋求民主實現形式的最優次充與發展重心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性質上看,近代以來發育起來的民主政治基本上都屬於代議民主的範疇,英美如此,德法如此,我國亦如此。由於代議民主的需要,便產生出了一系列與其相適應的政治制度;沒有代議民主,今天許多政治制度大概都是多餘的。現實中,代議民主的制度表現存在有多種不同的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代議民主嵌入到各種不同的歷史傳統、國情之中的結果。就此而言,所謂已開發國家的政治就是指代議民主與它所遭遇到的特定歷史傳統、國情經過長時期的互動已形成穩定的、制度化的狀態;而所謂開發中國家的政治則是指代議民主正在與特定的歷史傳統、國情相互適應,經過不斷“試錯”形成制度化狀態的過程。
對發展中的政治而言,理想的政治制度應該具有一定的“制度包容性”或政治制度的“彈性空間”。這樣的制度能夠包容多種制度價值和發展取向,當遭遇到特定歷史傳統、國情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時具有一定的制度彈性。從歷史上看,一國的政治制度體系缺乏這樣的彈性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比如太過剛性且導致了顛覆性後果的蘇聯一黨制就是例證。
那么,怎樣看待今天我國民主政治的制度載體呢?這是討論我國政治發展的理論前提。從制度體系以及這個體系與中國社會的關係上來看,應該說中國社會已經型塑了自身獨具特色的具備相當“彈性空間”政治制度。由於這一“彈性空間”的存在,這些制度已經不能靠傳統的比較政治理論進行解釋。
首先,在議會制度上,我國已經形成區域代議與精英代議相結合的代議制度。所謂區域代議是指以選區為基礎由選民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的議會履行代議功能的制度;而精英代議則是指以某種遴選機制為基礎產生的社會各界精英履行代議功能的制度。在現實政治過程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了這一結合。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憲法確定的國家權力機關,它的“代議”地位無可置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議”功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