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本
病原體屬背孔科列葉屬的印度列葉吸蟲。新鮮蟲體呈粉紅色,前端尖細,後端鈍圓,多數蟲體兩端向腹面彎曲,呈“C"字形,蟲體兩側緣的角皮向腹面內側捲曲,使蟲體腹面形成一條深凹的槽溝。體長1.937一2.80毫米,寬0.75一0.85毫米。口吸盤呈圓形,長0.10毫米,寬0.117毫米。無咽及腹吸盤。食道短而細,長0.10-0.12毫米。食道下接腸支,沿蟲體兩側延伸至蟲體後1/3處,終於睪丸前緣。睪丸呈長橢圓形,不分葉,位於蟲體後部兩側,兩盲腸的後端。雄莖囊發達,位於 蟲體中部,前部狹彎如鉤狀,後部膨大而鈍圓。貯精囊膨大,在雄莖囊內。雄莖彎曲在雄莖囊前緣,前端密集覆蓋著小棘。雄性生殖孔在蟲體的左側腹面開口。卵巢位於蟲體末端的正中央,分為4葉或5葉,呈圓形或橢圓形,梅氏腺在卵巢之前。卵黃腺呈顆粒狀,為圓形或橢圓形,13-14個,分布於蟲體後端的兩側,幾乎與睪丸在同一水平線上,呈“U',字形排列。子宮發達,占蟲體後部的1/2-2/3,是由排列整齊彎曲的管形成的,一般為8一9個彎曲,子宮遠端開口於雄性生殖孔附近。 蟲卵呈金黃色,不對稱,卵圓形,每端各有一根卵絲,兩者的長短不很一致,蟲卵大小為15一22微米x10一17微米,卵絲長約919微米和1364微米。
症狀病變
輕度感染無臨床症狀:嚴重感染,蟲體數多至幾萬或幾十萬的山羊有拉稀、貧血等症狀。剖檢可見小腸前段黏膜增厚,呈粉紅色,腸內食糜稀少,內有大量蟲體。診斷
檢查山羊的糞便,找出金黃色,兩端有卵絲的蟲卵。治療
(1)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100毫克,一次口服。(2)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20毫克,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