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論叢(總第17卷)

其中,馬榮春、周建達的“犯罪危害性刑法學地位的新視角:犯罪危害性”從犯罪危害性的主觀性與客觀性、量定性與質定性、特定性與不特定性以及倫理性與政治性的角度分析犯罪危害性在刑法學中的地位。 詹紅星的“社會危害性理論功能論”分析了社會危害性理論在刑事立法上、刑事司法上和刑法解釋上的功能。 肖敏的“犯罪本質特徵新界說”從杜會危害性質疑、刑事違法性詰難和應受刑罰處罰性確證分析了犯罪的本質特徵。

內容介紹

《刑法論叢(2009年第1卷)(第17卷)》內容為:《刑法論叢》第17卷共載文19篇,秉承本論叢業已形成的固定風格,所收錄的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國刑法學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括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區際刑法學和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刑法學科諸多領域。
本卷特設了“犯罪本質專欄”,收錄了3篇相關文章。其中,馬榮春、周建達的“犯罪危害性刑法學地位的新視角:犯罪危害性”從犯罪危害性的主觀性與客觀性、量定性與質定性、特定性與不特定性以及倫理性與政治性的角度分析犯罪危害性在刑法學中的地位。詹紅星的“社會危害性理論功能論”分析了社會危害性理論在刑事立法上、刑事司法上和刑法解釋上的功能。肖敏的“犯罪本質特徵新界說”從杜會危害性質疑、刑事違法性詰難和應受刑罰處罰性確證分析了犯罪的本質特徵。
本卷其他欄目則收錄了下面一些優秀成果:
吳宗憲的“論中國社區矯正的繼承與創新”從繼承與創新兩個角度分析了中國社區矯正制度傳統優勢和發展所在。
童偉華的“我國法律規定下的不法原因給付與侵占罪”提出,與德日不同,我國民法沒有不法原因給付的規定,所謂不法原因給付的財物應該得到刑法保護。
関哲夫的“論機能主義刑法學——機能主義刑法學的檢討”提出,機能主義刑法學不同於傳統的刑法解釋學,由於它更為關注刑法作為社會控制手段的機能的實現,因而容易輕視體系及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
趙秉志、湯顯明的“數碼環境下香港著作權刑法保護的立法完善探討”提出,在數碼環境下,香港刑法必須在正確評價數碼科技對著作權利弊影響的基礎上,綜合平衡權利人與社會公眾的利益,既要有利於創意產業的發展,又要有利於社會公眾分享科技進步的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