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分水油紙傘是四川瀘州的漢族民間工藝品。位於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距離瀘州市城區35千米。位於長江南岸,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度帶,雲貴川渝四省市結合部,是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起點之一;位於合江佛寶,貴州赤水,重慶四面山旅遊金三角門戶。分水油紙傘廠的油紙傘製作歷史悠久,難以考證,但至少在明清兩代,已廣泛製作和使用油紙傘。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分水油紙傘”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傘形為圓開,寓意美滿、團圓、平安,注重傘面圖案的藝術性、文化性,將中國傳統藝術與油紙傘文化有機融合,分水油紙傘特殊的地域品質,具有相對於其他地方油紙傘產品的不同優異產品的特性,更經久耐用,實用性強,傘面圖案文化與美觀完美結合,更能體現的民俗文化價值,觀賞裝飾價值,以及較高的收藏價值。明顯地優於其他地區同類產品。

工藝特色

分水油紙傘一直採用傳統的方法,從原材料的選取到工藝都秉承古法。手工油紙傘的工序很繁瑣,從材料加工到半成品有四個環節,傘骨、傘托、手柄和木頂、傘桿四個零部件的加工,這四個零部件總共需要46道工序,然後是成品做工,也是四個環節,穿絞和網傘、印花和切紙、扶傘和烤傘,熬油和晃傘,四項工種50道工序。

傘骨是分為襯子和托子,大小,是否牢固,是否耐用很大程度取決於此。批子是支撐傘面的架子,襯子就是套在手柄上撐開合攏傘的活動圓環。每個批子都得從頭開始。首先是選料,得選兩年以上的楠竹,傘骨選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韌性大、彈力強,並經防霉、防蛀等工序處理;然後根據不同大小的傘下料,這個環節的工人就開始刨節、刮箐、劃墨、劃、削、刨槽。這個環節決定了傘的質量,是否好用,撐開後是否圓滿等。

傘既然是用於擋雨,自身的防水就非常重要,紙質傘面如何防水,油紙傘一直堅持用桐油。桐油曾經是中國南方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天然防水劑,曾被廣泛用於造船、製作木盆木桶,結實耐用,還可以防蟲蛀。

產地環境

瀘州市江陽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沱江交匯處。介於105º8′52"—105º40′38",北緯28º26′18"—28º54′57",東西長51.3千米,南北寬25. 4千米。東連合江縣,南接納溪區,西鄰宜賓市江安縣、自貢市富順縣,北以沱江為界與瀘縣、龍馬潭區相鄰。

江陽區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紫色土、新積土和黃壤。水稻土、紫色土占耕地土壤面積的93%。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厘米—60厘米之間,沙壤適宜,肥力較高,宜種性強。全區幅員面積973604.6畝,其中耕地455417.4畝、園地49133.6畝、林地104624.7畝。江陽區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樹種資源較為豐富。

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

江陽區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霜雪極少,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18.2℃,最高氣溫39.6—41.9℃,極端最低氣溫-3—1.1℃。年均日照1348.9小時,年均降雨量1187—1228毫米。江陽區內多西北、西南風,平均風速1.2米∕秒,最大風速15米∕秒。江陽區水資源豐富,長江斜貫中部。年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地表水資源量292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5699萬立方米。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水資源,豐富的林地資源,為分水油紙傘的生產準備了充裕的原料和理想的製作環境。

歷史淵源

據傳,春秋時期,傘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油紙傘實際出現的時間是在造紙術發明後,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制傘業十分普遍。《白蛇傳》中,一把油紙傘成為許仙和白素貞傳情的工具。

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的製作始於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歷史,仍保留著古老傳統的純手工製作工藝,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卷第三》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二十餘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嶺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見,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紙傘已在瀘州城鄉廣泛運用,且其製作工匠之多,工藝水平之高,使用者之眾,卻是有案可稽的。

據瀘州史學界的廣泛說法:分水嶺油紙傘工藝的使用和傳承,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製作歷史起碼四百年以上。

20世紀40、50年代,是瀘州油紙傘的“黃金時期”。特別是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瀘州小市碼頭的珠子街是當時瀘州的“油紙傘一條街”。極盛時期,瀘州境內共有大小油紙傘生產廠家100多家,從業人員上萬人,主要集中在現江陽區藍田、泰安、沙灣、分水、一個彌陀、小市等地,年產紙傘2000萬把。歷史上瀘州主要以製作雨具的“大紅傘”為主。

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鋼架傘與布傘的的普及,實用方便的鋼架傘逐漸取代了油紙傘,以前從事油紙傘生產的人紛紛轉行。至90年代。只有為數不多的人在進行生產。

2008年至2017年,分水油紙傘參與的各種展演、展示活動200多次。

2010年,進行了油紙傘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並逐步在校園推廣,組織、組辦各學校傳承教學活動。

2010年,開始創辦油紙傘製作技藝傳習所,並逐步完善。每年為三次傳習教學活動,每次為期1個月。另外不定期短時間開展傳習活動。

2010年至2017年,開展大小活動50餘次,參與油紙傘製作技藝傳習所活動人員1200餘人,為油紙傘製作技藝培養學徒118人。

生產情況

2018年,分水油紙傘年銷量超過10萬把,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油紙傘產業讓30多個貧困家庭走上脫貧增收的小康路。

產品榮譽

2006年9月,分水油紙傘列入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3月,分水油紙傘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3月,分水油紙傘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美”牌分水油紙傘在四川省旅遊產品評比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和優秀獎。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分水油紙傘”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分水油紙傘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竹材:產地範圍內三年以上楠竹和兩年以上無水槽水竹。

2.木材:符合國家林木管理規定的岩桐木、松木、香樟木。

3.紙張:枸樹樹皮製成的手工棉紙。

4.桐油:產地範圍內生產的桐油。

5.綿線:適用制傘的彩色綿線。

分水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

二、製作工藝

1.工藝流程:選料→傘件製作→組裝→穿絞、網傘→扶傘、烤傘→上油。

2.工藝要點:

(1)傘件製作:

①傘骨:傘批寬度均勻、傘批槽破皮不穿孔。傘襯齊頭,鑽孔勻稱,削切斜面。

②傘托:等分開槽,水中浸泡≥24小時。

③傘桿:採用水竹中節,跳子富有彈性。

④傘面印製:石印、手繪、夾葉等。

(2)組裝:傘骨、傘托、傘桿等組裝成傘架。

(3)網傘:分批均勻,網距適中。

(4)穿絞:滿穿或半穿。

(5)扶傘:濕紙不起皂泡,花紙對口。

(6)扎傘:扣扎順暢。

(7)烤傘:70℃至80℃烤20小時至24小時。

(8)上油:熟制桐油,手工晃油。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凹陷式裱褙傘面,圖案古典,色彩鮮艷油亮,透光好。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防雨性能 傘撐開,在每小時8—15毫米的中等雨量下,連續沖刷12小時,不軟體,不發白,不脫骨。
耐熱 在40℃—43℃陽光曝曬6小時不變形,不粘連,紙裂程度不超過5毫米且不超過3處。
抗風性 逆風放於風速8—13.8米/秒的六級風下逆吹6小時,風門不壞,傘柄不斷,傘批不起頂。
無故障連續開關次數 收撐4000次,不起頂,不沖槽,不斷線。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分水油紙傘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分水油紙傘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