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

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第三節全球化與文化產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平裝: 275頁
開本: 32開
ISBN: 7100047951
條形碼: 9787100047951
尺寸: 20.3 x 14 x 1.2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馮子標,男,廣東省紫金縣人,山西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西財經大學校長,現任山西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經濟學會會長,山西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家軟科學課題、山西省軟科學課題、山西省社科規劃辦課題等三十餘項,出版著作二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光明日報》等期刊報紙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先後獲第一、二、三、四次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以及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分工理論剖析文化產業興起的邏輯,運用比較優勢理論解析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並通過考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國際文化產業分工格局,提出我國文化產業應該走以資源為依託的需求導向型模式,是一本從經濟學基礎理論層面解讀文化產業的理論性著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文化產業:概念變遷與理論發展
第一章 文化的產業屬性
第二章 文化產業概念界定
第一節 文化產業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文化產業的特徵
第三章 國內外文化產業理論發展
第一節 西方文化產業理論: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我國文化產業理論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角度
第二篇 分工演化與文化產業
第四章 文化產業:一種分工角度的解讀
第一節 分工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理論的演進
第二節 文化產業:分工角度的解讀
第五章 分工演化與文化產業:歷史角度的考察
第一節 公元1000年之前:自然分工與文化啟蒙
第二節 公元1000年-1500年:社會分工與城市文化啟蒙
第三節 公元1500年-1820年:工場手工業分工、區域分工與城市文化復興
第四節 公元1820年-1870年:機器大工業分工、國際分工與精神需求增長
第五節 公元1870年-1950年:複製技術與大眾文化、商業文化興起
第六節 公元1950年-1980年:由商業文化到文化產業
第七節 公元1980年至今:文化產業的誕生及發展
第三篇 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第六章 國際分工與比較優勢
第一節 國際分工的基礎:比較優勢
第二節 比較優勢的成因
第三節 擴大的比較優勢概念:競爭優勢
第七章 比較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一節 比較優勢陷阱
第二節 動態比較優勢戰略
第八章 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第一節 文化產業比較優勢成因分析
第二節 國際主要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第四篇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第九章 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第一節 工業化與文化產業
第二節 信息化與文化產業
第三節全球化與文化產業
第四節 積極探索,走新型文化產業發展道路
第十章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比較優勢與發展模式
第一節 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比較優勢
第二節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第三節 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