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明·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第一次,1649年 請看地圖:
姜鑲領導的山西反清大起yi蔓延三晉,並波及陝西山東。多爾袞的嫡系和京畿清御林軍傾巢出動仍不能很快扭轉戰局,又譴溜星快馬召打到廣東的譚泰大軍緊急返京,湖南濟爾哈朗也回到襄樊待命。顯然,全部八旗都被拖住,沒有多餘兵力了。鄭成功如果他在山東或天津登入,清庭就要捲鋪蓋滾回家啦!然這個僅有的良機被錯過了!鄭成功軍隊沒訓練到位?已經打了4年仗了。當時艦隊沒有遠航能力?老本家鄭和240年前就到達馬達家斯加。即便發動金陵之役,光復江南也是不難的。
第二次,1652年 請看地圖:
李定國光復西南四省,“兩钁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3戰3捷光復四川。 清廷已經向永曆當局提議“劃江而治”,如果這時發動金陵之役,江南清軍很可能不戰自逃,至少不會有什麼抵抗。可是鄭成功只是爭奪東南沿海城市。後來李定國在湛江,新會浴血奮戰時刻,鄭未派片帆增援。分析形勢1662年是灰暗一年,3月永曆帝落入吳三桂手,5月鄭成功在台病逝,8月李定國在滇病逝。大明夕陽落下地平線,雙子星光供人景仰評說。
即親清學者蔡東藩也認為是“天不欲其救明”,既如此就不必對英雄們苛求了。
胡風南渡盡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
一身轉戰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再看看1658-1659年形勢:
西南戰場節節敗退,東南戰場頻頻捷報 據金廈鄭成功登克漳浦、海澄。清閩浙總督陳錦攻舟山,魯王敗退,經張煌言感言,鄭成功收魯王入金門,迎頭痛擊來犯清軍,陳錦幾乎全軍覆沒,逃回浙江也被部下殺了。 接著鄭又連下4縣,清惱羞成怒,派來3萬八旗,帶隊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兒子定遠大將軍濟度,來勢洶洶。結果廈門圍頭海域登船清軍片甲未歸,濟度狼狽回京,不久也死了,享年24歲。(被炮所傷?) 鄭成功是在福建全境淪陷下驚人復甦,這種復甦能力在敵我力量懸殊情形下是非常寶貴的。鄭軍戰鬥力也令人驚訝,清軍嘆其“尤加李定國一等”。不過本人以為鄭成功是優異海軍-海軍陸戰隊將領,卻沒有縱深陸戰經歷,尤似缺乏象李錦、李定國等千里轉戰和長沙、新會那樣攻堅膽略。而且剛愎自用、生活奢靡,不是光復國家的統帥優秀人選。 張煌言第8次沿江潛至金陵東郊,祭明孝陵。聞魯王死訊趕到金門弔唁,見鄭成功,魯唐兩系終於冰釋前嫌共同抗敵。 顯然對長江三角-金陵輕車熟路的張煌言是金陵之役籌劃者。
孫可望投敵給永曆ZQ致命打擊,實力嚴重損失.有滇黔地圖和叛將帶路,清軍3路進攻貴州。這時候李定國狀態顯然不佳,遵義、貴陽、獨山皆失守。
不久清軍背後一度失利,萬州、達州被李來亨攻克,重慶告急。但不幸因譚詣叛變重慶不克。清軍3路繼續西進,李定國分兵阻擊失敗,敵進入雲南。
鄭成功發起金陵之役時,昆明已經失守。
西南戰場節節敗退,東南戰場頻頻捷報
據金廈鄭成功登克漳浦、海澄。清閩浙總督陳錦攻舟山,魯王敗退,經張煌言感言,鄭成功收魯王入金門,迎頭痛擊來犯清軍,陳錦幾乎全軍覆沒,逃回浙江也被部下殺了。
接著鄭又連下4縣,清惱羞成怒,派來3萬八旗,帶隊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兒子定遠大將軍濟度,來勢洶洶。結果廈門圍頭海域登船清軍片甲未歸,濟度狼狽回京,不久也死了,享年24歲。(被炮所傷?)
鄭成功是在福建全境淪陷下驚人復甦,這種復甦能力在敵我力量懸殊情形下是非常寶貴的。鄭軍戰鬥力也令人驚訝,清軍嘆其“尤加李定國一等”。不過本人以為鄭成功是優異海軍-海軍陸戰隊將領,卻沒有縱深陸戰經歷,尤似缺乏象李錦、李定國等千里轉戰和長沙、新會那樣攻堅膽略。而且剛愎自用、生活奢靡,不是光復國家的統帥優秀人選。
張煌言第8次沿江潛至金陵東郊,祭明孝陵。聞魯王死訊趕到金門弔唁,見鄭成功,魯唐兩系終於冰釋前嫌共同抗敵。
顯然對長江三角-金陵輕車熟路的張煌言是金陵之役籌劃者。
金陵之役是在不利條件下發動的:鄭張聯軍17萬,以福建海島和沿海幾縣為依託。清軍有100萬,全國幾乎所有經濟戰略要地盡被其占據。
但有利條件也不少:清軍也遭復明力量不小打擊,圍頭海戰時18萬滿州兵戰死致殘已達6萬,偽軍容易補充滿州兵很難,這對帶民族壓迫的清朝是難安危機。李定國雲南遊擊戰將15萬清軍定在偏遠之地;雲貴乃貧瘠之地,四川湖南經多年拉鋸式爭奪戰已成“死地”,這么多軍隊糧食主要來自遙遠漢中和長江中下游,這兩漫長運輸線正從李來亨根據地旁經過,屢被截擊,又不得不用近20萬圍困巫山和護糧;太湖義軍阻隔了浙江清軍,金陵戰敗後半部仍堅持了3年;南明雖近黃昏卻依然夕陽無限,反清起yi這裡按下葫蘆那裡浮起瓢,使清軍疲於奔命,守備金陵部隊大大有限。清廷也陷入財政危機,官員工資幾乎發不出,吳三桂以“滇匪未盡”為由拒不裁軍,還每年向清廷索要銀900萬兩,順治帝似乎也意識到即使打敗了復明力量還有新戰爭,哀嘆這樣皇帝“當不下去了!”
看來金陵之役勝負難測,就看統帥智慧了。可惜鄭成功.........
北伐計畫運籌之際,鄭成功接到永曆帝召書,被封“延平王”。這對戰役有利也有弊:有垢言鄭封王才出兵,但遠也利中原義士回響,近鞏固魯唐兩系團結,而且解決聯軍誰指揮誰問題:鄭成功是統帥,張煌言成為高參。
1659年5月,大軍浩浩蕩蕩出發,先鋒甘輝領來自福建廣東各地義軍將士組成的“鐵軍”1萬,是北伐軍精銳部隊。馬信、萬禮率第二隊,鄭親統後援大軍。
北伐開始就出現不利之兆,鄭成功前腳出發,黃梧、施琅就叛變,海澄又落入敵手;行至羊山遇颶風,毀船多艘飄走將士近千。但鄭成功並不畏懼而退,占舟山修好戰船繼續北上!
北伐過程意外順利:鐵軍突襲吳淞口繳獲清艦13艘,崇明島清守備部隊不值一掃,長江門順利打開。張煌言在崇明等地建據點以備不測,鄭成功不聽。
鄭譴北伐軍主力溯江而上,部分走陸路,直搗金陵。抵瓜洲,張煌言譴水手斬斷長江鐵鏈防線“滾江龍”。瓜洲清軍管效忠千人攔截被全殲,管鳧水而逃,被擒而斬之。
北伐軍焦山登臨,北固山清兵迎戰,被殺得人仰馬翻壕平屍積,北伐軍進鎮江。鄭成功隨即下令向金陵進軍,甘輝急呼不可!
甘輝認為進攻金陵難免四面受敵,提議北占楊州,南占常州,阻斷大運河清軍糧道並阻擋南北清軍支援,鄭言金陵唾手可得,拒絕。6月,鐵軍抵金陵神策門。
儀征清軍來援金陵,在鎮江被殲千餘。北伐軍擊斃羅明升,活捉朱依佐,很快將金陵包圍。鄭成功派朱依佐進金陵勸降,赴東郊祭拜明孝陵。
江南百姓或手舉義旗或荷壺簞食迎王師,他們見到15年未見大明朝服官員興奮異常。應天鎮江2府廣德州各縣或降或被義軍接管,太湖義軍占宜興。一時間各縣紛紛重建明ZQ,人民剪辮畜發脫旗袍換漢服。蘇杭各府州縣關閉城門觀察形勢,如果及時拿下金陵,恐怕他們大多數甚至全部投降,清在江南TZ就告崩潰。遺憾這一切只是迴光返照!
郎廷佐讓朱依佐回話,答應投降,但城裡軍民甚多,需要逐步說服,請給半月時間,鄭成功竟答應了!
張煌言及眾將告鄭成功防郎廷佐詐降,應儘快拿下金陵。 鄭認定大局已定不妨一等,派張煌言繼續西進蕪湖寧國等地。
一向動作果斷麻利的鄭成功這次卻如此拖泥帶水!從6月到8月金陵周圍北伐軍無事可作,鄭成功與部將飲酒作樂,官兵泛江遊玩。清松江總兵梁化風帶兵1萬經常州進入金陵城也不以為然
與此同時張煌言深入安徽,一路上回響義軍如雨後春筍,很快光復皖南4府3州24縣。達安慶後,張煌言分兵兩路:陸路北上與霍山英山義軍會師,準備挺進中原;水路繼續逆江西進,擬和夔東13家軍會師。顯然張煌言痛感以往屢戰屢敗教訓,他決意讓各反清復明力量從此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才能將靼虜驅逐。
北伐重大勝利震動了清廷。清廷急從雲貴戰場調回重兵,達岳州乘船而下直撲蘇皖;同時順治親徵集結京畿八旗從運河南下。出發前,順治發布罪己昭,“後悔不該推行滿漢平等”(?鬱悶!),並坦言此役不勝就要出家了。
能掐會算的郎廷佐推測雲貴戰場援軍快到了,讓梁化風出擊。實際上雲貴戰場清援軍在徽寧被張煌言所阻,然京畿八旗前鋒到楊州,形勢也一樣。
梁初戰獲小勝俘鄭將余新。鄭成功大憤,調艦隊至下關擬合擊金陵,然鄭8月27日生日晚仍大宴眾將。28日拂曉,梁化風帶兵從神策門殺出,郎廷佐、朱依佐從儀鳳門殺出,北伐軍夜夢驚醒各部又無將指揮,營以下單位各自為戰,傷亡慘重。甘輝趕回神策門組織起殘余鐵軍與敵短兵相接並肉搏,1萬人全部陣亡,甘輝受傷被擒,在金陵城內不屈而死。清軍來追鄭成功,鄭在500王衛隊相護下奔幕府,登王船時梁化風追上,火球、火箭紛紛射來,最後幾王衛隊戰士捨命將王船推向江心,自己卻沒於江水。
退至瓜州,鎮江已被八旗兵占領,倖存戰艦不能靠岸,鄭成功急令陸路撤退官兵趕崇明上船,慌亂中卻忘了派人告張煌言。撤退官兵一路遭截擊損失甚大,然也奮勇殺傷六千滿兵,還帶來30個活的。
幸崇明沒有清軍,不見岸邊有人後鄭成功率領餘部退回廈門根據地。
鄭成功撤退前後,張煌言在徽寧與雲貴來清軍遭遇,連續擊沉和鑿沉敵艦。 忽聞神策門慘敗,忙寫信告鄭成功“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亂陣”,並擬重新東西合擊金陵。但鄭成功已經遠遁,張煌言獨木難支,被清軍順風夜襲,戰艦全焚。上岸後也被殺得大敗,逃回浙江海島,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軍占領。次年張煌言化裝潛到霍英山,這裡義軍已被鎮ya只剩寨堡廢墟。江南最大規模
反清復明鬥爭失敗了!
鄭成功因輕敵而功敗垂成,在廈金祭犧牲將士。鄭親致悼詞,毫不保留自責慚悔,捶胸大慟,軍民萬眾哭聲動地。鄭請削王號,但永曆已失去聯繫了。鄭成功性格雖暴,卻如此勇於承擔責任,實難能可貴。人民原諒了他,歷史原諒了他。
盤距粵閩的清耿、尚部見鄭成功敗歸,想來捏一把,被鄭軍一陣殺得大敗而歸。鄭成功短期迅速復甦讓清廷大吃一驚,尤其金陵之戰損那么多滿兵如盛宴中吃進蒼蠅般不甘。即命蘇皖清軍乘勝南下“務滅鄭逆”。次(1660)年,抵達福建歸達素所率,清軍以滿蒙鐵騎為主力,偽軍也多來自金陵、新會等戰場精銳,氣勢洶洶直撲廈金。將士早就等待覆仇雪恥,大餐既來豈能不受?在鄭成功指揮下背水向前以一擋十,一舉殲滅清軍4萬,達素自殺。俘虜中有200滿兵,軍威復振。
稱鄭成功是諸葛和項羽的合成並不為過。
此役正清朝更換皇帝時,被殲清軍成了順治雄壯殉葬隊,震耳欲聾炮火成康熙登基隆重焰火,此禮不可謂不重!
被俘虜230滿兵在震撼和感召下全部願留下,他們在軍中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後參加了下一輪廈金保衛戰和收復台灣之戰。
1662年是灰暗一年,3月永曆帝落入吳三桂手,5月鄭成功在台病逝,8月李定國在滇病逝。大明夕陽落下地平線,雙子星光供人景仰評說。
即親清學者蔡東藩也認為是“天不欲其救明”,既如此就不必對英雄們苛求了。
胡風南渡盡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
一身轉戰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