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
在經過長達3年的漫長篩選過程之後,2013年4月,美國宇航局終於確定由麻省理工學院領銜的一個項目最終勝出。這一名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人造衛星”(TESS)的探測器按計畫將於2017年發射升空,預計耗資2億美元。該項目運用一組廣角相機陣列掃描全天並藉助凌星法搜尋系外行星,從地球大小的行星到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都將是搜尋目標,搜尋主要的覆蓋範圍將是距離太陽系較近的明亮恆星。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圍繞其它恆星運行的行星,而所謂凌星則是指系外行星從我們觀察的視線方向上經過,遮擋部分恆星的光芒,從而讓人們得以探測到它們的存在。
研製單位
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由麻省理工卡維利天體物理與空間研究學院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喬治·瑞科爾(GeorgeRicker)擔任。TESS小組的合作方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卡維利天體物理與空間研究學院(MKI)以及麻省理工林肯實驗室;美國宇航局的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軌道科學公司;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宇航集團以及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運行軌道
對於TESS而言,科學家得以成功地為它設計出一條最佳軌道,在這條軌道上運行,探測器和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都恰到好處。在這條軌道上運行,探測器大約每兩周會接近地球一次,此時可以允許進行高速率的數據傳輸並且與此同時讓探測器本身保持在地球有害的輻射帶範圍之外。這一最最佳化軌道將可以維持數十年之久,讓TESS探測器的相機系統保持在一個非常穩定的溫度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