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熊玉祥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軍事科學出版社ISBN:9787802370555 出版時間:2007-03-01 版 次:1 頁 數:209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政治/軍事 > 世界政治內容簡介
國家內部武裝衝突是當今世界武裝衝突的主要形式,它是指在一個國家內部發生的,在該國政府與反政府武裝,或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組織、團體或政治力量之間進行的有組織的武裝鬥爭。《冷戰後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以翔實的資料為基礎,從多個側面詳盡、深人地分析了冷戰後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特點、起因和國際化因素等。
全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定義、範圍等進行了界定,回顧了其發展史,分析了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時代背景;第二部分在對冷戰後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全面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六個特點,指出國家內部武裝衝突可能發生的地區及其不確定性等;第三部分從六個方面詳細論證了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基本成因,為從根本上防範和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路;第四部分主要探討了外部因素如何介入國家內部衝突,國家內部衝突如何外溢,比較詳細地勾畫了美國建國以來的對外干涉史,特別指出了國際化將成為常態,應辯證地分析其利弊,我們要做的是認識其特點和規律,趨利避害;第五部分總結了冷戰後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一般經驗和對我們的啟示,探討了其未來發展趨勢。
《冷戰後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主要觀點是:一、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發生、發展有著不同於以往的特點和規律,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有助於防範和解決當前和今後的國家內部武裝衝突;二、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動因更加複雜多樣,找準其原因,能夠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三、全面分析國家內部武裝 衝突的國際化因素,有利於防止外來干涉和衝突擴大,趨利避害。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內涵和性質
一、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概念
(一)武裝衝突
(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
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歷史考察
(一)中國國內武裝衝突發展脈絡
(二)世界其他地區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發展脈絡
三、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性質
四、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時代背景
第二章 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特點
一、地域分布呈擴散之勢
(一)民族、宗教爭端區
(二)邊緣化地區
(三)經濟殖民區
二、衝突的動因更加複雜
三、多邊干涉成為外力介入的主要方式
四、衝突具有長期性、反覆性和殘酷性
五、衝突的不確定性和有限性增大
六、鬥爭形式複雜多樣
(一)政變
(二)種族仇殺
(三)武裝暴亂
(四)游擊戰
(五)恐怖活動
(六)國內戰爭
第三章 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基本成因
一、民族分離運動
(一)民族與民族主義的兩面性
(二)民族自決還是民族分裂
(三)民族分離運動與國家內部武裝衝突
二、宗教極端訴求
(一)宗教復興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二)宗教極端主義與國家內部武裝衝突
三、西方殖民及美蘇爭霸遺留問題
(一)西方殖民遺留問題
(二)關蘇爭霸遺留問題
四、權益爭奪
(一)權力爭奪
(二)資源和經濟利益爭奪
五、貧困和分配不公
六、意識形態鬥爭
七、國內階級矛盾是誘發衝突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冷戰後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國際化因素
一、對國家主權的挑戰與維護
二、國際因素的介人
(一)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二)地區性組織的介入
(三)境外民族、宗教勢力的影響
(四)霸權主義軍事干涉
三、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外溢
(一)國家分裂
(二)尋求國際支持
(三)衝突雙方跨境作戰
四、戰爭法的影響
(一)戰爭法對戰爭行為的約束
(二)戰爭法在國家內部武裝衝突中的適用問題
(三)戰爭法在國家內部武裝衝突中的運用實踐
第五章 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發展趨勢和啟示
一、防範和解決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一般經驗和啟示
(一)制定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
(二)消除貧困和分配不公
(三)加強政府能力堅定政府決心
(四)加強宣傳、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作用
(五)高度重視外部因素的影響
二、解決台灣問題的若干思考
(一)台灣問題具有不同於其他國內衝突的特殊性
(二)注重運用國際法作為鬥爭工具
(三)充分發揮經濟、宣傳、文化和心理力量的作用
(四)強大的軍事能力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根本保證
三、國家內部武裝衝突的發展趨勢
(一)衝突數量總體上將呈下降趨勢
(二)沖突將越來越“高技術化”
(三)“文明的衝突”更加突出
(四)恐怖和反恐怖將成為衝突的重要樣式
(五)衝突將主要發生在第三世界
(六)外部干涉特別是霸權主義干涉將普遍存在
附錄一:1990年~2004年全球國家內部武裝衝突一覽表
附錄二: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一覽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衝突和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伴生物。人類在創造出燦爛文明的同時,也在製造著吞噬無數人生命的歷史悲劇,在創造出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毀壞人類自身創造的文明成果。戰爭與革命的時代已經遠去,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但衝突與戰爭這個從潘多拉盒子裡放出來的魔鬼依然陰魂不散,人類的永久和平依然可望難及。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別是冷戰結束後所發生的戰爭,大都是國內戰爭,甚至許多國際性戰爭也是從國內戰爭發展而來的。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發生世界大戰的危險大大降低,國際形勢總體趨向緩和,然而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卻此起彼伏,並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方面,國家間的武裝衝突數量和比重減少;另一方面,國家內部因民族、宗教等爭端而引起的武裝衝突明顯增多,成為當今世界武裝衝突的主要形式。國外有專家認為,到20世紀末,新的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但是,一種新的全球性危險取代了原先的世界性核災難的威脅。這就是由民眾間的政治、宗教或種族矛盾而引起的國家內部的無數武裝衝突。這種衝突往往具有持久的性質,往往發展為大規模的恐怖主義、起義運動和國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