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口關

冷口關,明長城薊鎮重要關隘,位於河北省遷安市。

簡介

冷口關,明長城薊鎮重要關隘,位於河北省遷安縣東北32公里,明初所建,明時為蒙古兀良哈三衛進京入貢的通道,也是交通和軍事上的要地。據《水平府志》載:“關城為磚砌,高二丈九尺,周三百八十七丈有奇,東、南各有一門。”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冷口關原名“清水明月關”,流經關口的沙河曾以清水馳名,關左城南水域寬闊,皎月凌空,映照潺潺泉水,山水夜景由來已久,不愧為“清水明月關”之譽。它的改名是屬於御批的:相傳一年冬天,康熙皇帝騎著毛驢私訪來到冷口,欲過關口,但因雪大風急,幾次未能通過。後來,康熙學張果老倒騎毛驢才艱難通過。但到門口時,因路滑,驢失前蹄,康熙被摔下驢來,他不由地說了聲“襲人的冷口、難過的關啊!”於是,“清水明月關”被改為“冷口關”。冷口關建在山勢險峻的鳳凰山上,遠觀鳳凰山酷似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鳳凰。其正中主峰山腰處有兩塊碧綠色的岩石,似鳳凰雙眼,主峰兩側有青、褐、黃色間雜的岩石,如展開的多彩鳳翅,12座連環山峰則如展開的鳳尾。山上12個山峰都建有城堡,故有“十二座連營鳳凰山”之稱。關城隨山勢修建,城牆用磚包砌。城南有練兵場。

冷口關由於地勢險要,各代均派重兵把守。明代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在此修邊城、築敵台,作為衝要之地。進入20世紀30年代,這裡又成為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著名長城抗戰主戰場之一。

歷史經過

冷口關抗戰:中國軍隊唯一的主動出擊戰

冷口關是喜峰口至山海關中間的一個較大的關口。西距牡羊峪關12.5公里,東距劉家口12公里,南距遷安城25公里。如冷口失陷,首先是五十三軍楊正治部所守之界嶺口受到威脅,其次是切斷喜峰口二十九軍後路,使其受到包圍。因此,冷口關係著整個戰役的命運。

北平軍分會委任商震為華北第二軍團總指揮,下轄三十二軍、東北軍五十七軍何柱國部、東北軍五十三軍楊正治部。

冷口一帶防衛北平軍分會給予商震指揮,其左翼接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布防的董家口,其右翼接東北軍繆澂流部布防的義院口,正面陣地約百餘里。

熱河淪陷前的1933年2月,根據軍事委員會的指示,東北軍的旅一律改為師。即於原來的獨立旅番號之前加上一百,即獨立步兵八旅改稱為一○八師。此時,開出長城口外進熱河東境的有一一六師、一一九師、一○八師、一三九師和一三○師,共5個師。熱河淪陷後出長城口抗日的東北軍,退守長城線上,孫德荃的一一九師扼守長城界嶺口(在冷口、義院口之間)及其左翼的3個無名小口。繆澂流的一一六師由龍王廟、喇嘛洞等地相繼退進長城口內,由他接守界嶺口及其右翼的2個無名小口,與義院口守軍何柱國的五十七軍相接。這些部署由當時任東北軍一○八師師長楊正治電陳張學良後,鏇得復電:指定“以第一○八師、第一一六師、第一一九師三個師編為五十三軍,命楊正治代理軍長兼一○八師師長”。部署就緒後,五十七軍軍長何柱國派了一個步兵團(團長邱立亭)和一個騎兵團(團長楊常林)開到界嶺口找楊正治。何明示:“如找到楊就聽他的指揮。”楊與兩團長見面後,將界嶺口的部署情況以書面轉達何。讓該兩團暫時控制於五十七、五十三兩軍空隙間,作為五十三軍的預備隊。後來楊正治的一○八師來後,這兩團才歸還原建制。

扼守冷口正面50多公里的陣地,商震只派了一三九師布防。一四一師一部分為了協助,布防在冷口到喜峰口之間,其餘1個師與軍部直屬部隊控制在遠在唐山附近的開平鎮。

一三九師開到冷口時時值隆冬,寒風凜冽,地凍似鐵,官兵作業極為艱苦。附近民眾得知是為了打日本,紛紛同來幫助。開灤礦務總局更慨然以萬餘把洋鎬相助,洋鎬未用一天即已磨鈍,工地上便支起烘爐,隨時錘打淬火。商震經常穿梭於戰地之間,提出“多流一滴汗,少流一滴血”的口號。連這一年春節,也是在錘鎬叮噹聲中度過的。商震將軍開始對長城抗戰是十分堅決的。但他後來發現何應欽北來並非為全力抗日,而是承蔣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旨意,維持不戰不降的局面,爭取時間以“剿除”南方共產黨。而國民黨內部從上到下都在指望與日“交涉”成功,戰爭便可避免。蔣介石政府既然抗戰不積極,所以,商震亦不得不在強敵面前考慮自己的立身之本——保存軍隊實力。商震身為第二軍團總指揮,在軍事上須服從北平軍分會何應欽的總體部署。一三九師在正面戰場的冷口至義院口長百餘里的原東線布防。而三十二軍的一四一師一部為了側助一三九師,在冷口到董家口長達40公里的西線布防。這一段長城因歷代迭遭破壞到處是“口”,有的地段可說是口口相連。總長100餘公里的防線,由不足萬人的兩個師把守,兵力顯然十分薄弱。正面戰場的東線一三九師只好採用一線配置。商震將軍赴前線陣地視察時,曾命該師參謀長石彥改為縱深配置,以免被敵人一撞即破。但是,正為兵力不足而焦躁的石彥,根本無力作縱深配置。這樣,冷口一線就形成處處有防、處處薄弱的狀況。

商震部隊與日軍第一次交手,是在3月6日。日軍十四旅團由熱河凌源出發向冷口進攻,敵甫抵冷口,適一三九師先頭部隊也趕到冷口,趁敵立足未穩,猛打猛衝,將敵逐出,冷口復歸我手。3月22日,日軍再次進攻冷口,一三九師奮勇抵抗,商震親臨前線指揮,經連日戰鬥,日軍又未達到目的,停止了進攻。

3月27日,日軍頭目武藤見攻長城喜峰口、羅文峪不下,氣急敗壞,下令改變戰略部署,令第六師團松田第十一旅團全部又向東線冷口一帶移動。4月上旬,日軍第六師團及高田第三十六旅團之第四十一聯隊,並配屬第十四師團之騎兵部約3萬餘人,猛攻冷口、牡羊峪等要隘。敵人首先派飛機瘋狂轟炸,隨後以主力進攻我前沿林作楨團(七一五團),另以一部向我主陣地蔣紀珂團(七一七團)左翼猛攻。由於我軍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敵人幾次偶然性進攻均被擊退。日軍見強攻無效,乃調集優勢炮火,配合飛機向我前沿陣地猛烈轟炸。我山頂工事多數被毀,傷亡甚多,營長張克巽等陣亡。敵人又用騎兵配合步兵向我側翼迂迴,戰鬥愈來愈殘酷。

在激烈戰鬥之時,因前沿部隊不足,曾屢次打電話至開平商震指揮部,要求其派部隊增援。但商震只要求前方頂住,並未及時派兵支援。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據守冷口西線的牡羊峪的一四一師七二一團第三營因傷亡慘重,營長戴英又告失蹤,終被日軍首先由此突入。敵人隨著我軍的撤退,即時進攻冷口、劉家口之間防線,突破蔣團的左翼,滲入一部,占領冷口左側某高地。我軍即以撤下的林團第一營拼湊了兩個連反攻,但並未成功。同時,左側劉家口補充團方面亦吃緊。原擬由右翼主調兵力,至此已無辦法。入夜,敵人停止進攻。按當時的情況是林團極須整頓,蔣團左翼已被突破,日軍占領了我主陣地側翼防線,我反攻未能成功,預備隊也已用盡,劉家口李團也屢次請求增援。由於軍部遠在開平,師長猶豫不決,團長失去信心,士無鬥志,在這種情況下,於4月11日冷口失陷。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直到夜間4點鐘才準許撤退,並說已派一四一師增援冷口,可惜為時已晚,敗局已定。在敗退之際,商震給失守牡羊峪的一四一師七二一團團長郭維藩以“撤職,永不錄用”的處分,師長高鴻亦給予申斥。

冷口失陷引起連鎖反應,緊接著,冷口之左翼五十三軍楊正治部所守之界嶺口受到威脅,鏇即失陷。次日,右翼喜峰口要隘亦被迫棄守。

商震部防守冷口失敗,遭到全國人民的指責與非議。但是,商震本人並未受到任何處分,可見當時蔣介石政府對長城抗戰確實是擺擺樣子,沒有真心打下去。以蔣介石對日本之態,縱使中國軍隊全力作戰,失敗也是必然的。

冷口之役,商部退到灤河一帶,4月底,奉北平軍分會命令,撤至平谷、三河、通縣一線,以防日軍從興隆、古北口南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