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冰與火之歌》由美國著名科幻奇幻小說家喬治·R·R·馬丁所著,是當代奇幻文學一部影響深遠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於1996年剛一問世,便以別具一格的結構,浩瀚遼闊 的視野,錯落有致的情節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迅速征服了歐美文壇。迄今,本書已被譯為數十種文字,並在各個國家迭獲大獎。
本書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虛構的中世紀大陸上所發生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書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渾然一體,共同組成了一幅壯麗而完整的畫卷。書名“冰與火”,為的是突出人性掙扎的含義,書中塑造了無數的人物,但其著眼點,卻並非孤立地凸現英雄主義,奉獻精神或奸猾陰謀,而是將書中人物放在一個“真人”的角度,寫出他或她在時代和社會的旋渦中不同的境遇與選擇。從寫作上說,本書與莎翁的《哈姆雷特》頗有共通之處。從中,讀者便能與之產生呼應,共同經歷這冰與火的洗禮。
點評鑑賞
《冰與火之歌》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在閱讀中有哪些地方需要關注呢?
首先,本書採用了獨特的視點人物寫作手法(POV)。通俗地說,就好比一部大片,導演將攝影機裝在不同人物的身上,並不斷切換。整個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場講述一段後,便換為乙人物來講述,以此類推,周而復始。翻開本書可看到,每章節的名稱皆為一人物名,該人物便是本章的視點人物。這樣的寫法,不僅大大增強了代入感,尤為重要的是,它主觀地限制了讀者(通過視點人物的視野)獲取信息和進行思考的廣度,為書中錯綜複雜的線索設定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於,相對於採取這一寫法的同類作品常出現的時間線索混亂,敘事攪成一團等弊端,本書經過精心梳理後,每個章節的時間互不交叉,而是呈現精巧的上下承接的關係,雖然視點人物不同,但故事卻在不斷前進。
其次,本書每個章節張弛有度,節奏感非常強烈,能吸引人連續地閱讀。作者在寫作《冰與火之歌》之前,已獲得多次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等,並在好萊塢擔任編劇長達十年之久,豐富的經歷,使本書成為了他三十多年寫作經驗的總括和升華之作。在本書每個章節,讀者都可以很輕鬆地發現其自身的起始、進行和高潮,本書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進行和高潮,乃至在由整個七卷組成的《冰與火之歌》,也呈現出這樣完整的結構。不僅互相串聯,其中更包含了無數的情節興奮點。作者曾經說,擔任編劇,最痛苦的是不能將自己的才華在四十五分鐘一集的時間內釋放出來,而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他對自身抱負的一種實現。
第三,這本書,誠如上面已提及的,其核心在於“人”本身。由是,它沒有簡單的答案,並不是一本可以懶洋洋瀏覽的書。它不僅包括無數扣人心弦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實人生中無可迴避,必須面對的東西。因為人本身是最複雜的。看過本卷《權力的遊戲》的讀者朋友,不妨在下列問題上作深入的思考,如瓊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蘭的真相,乃至瓊恩的父母等等,相信作者最後會讓你大吃一驚。同時,相對於其他的奇幻作品,習慣於主角落地百尺毫髮無傷,或危機時刻總能化險為夷的讀者,本書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驚愕。在作者筆下,每個角色均以其真實的軌跡在運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書正是通過這樣的構架翻動著讀者的情緒。
第四,本書是典型的西方史詩奇幻文學。既然是史詩,其落腳點就是整個書中呈現的世界,關注的問題宏偉,全書的格局龐大。歷史,人物,宗教,神話交織在一起,展示出一個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許會有讀者認為,本書更像一本歷史小說,這種論斷有其合理之處。馬丁本人曾在採訪中言道:“我喜歡歷史小說,但歷史小說最大的局限是結局已經基本注定,不論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懸念點和高潮處-結尾。”所以,他選擇了《冰與火之歌》這樣一個虛構的世界。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在奇幻文學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處理上,作者馬丁秉承托爾金的精神,運用得非常謹慎,著意刻畫神秘感。讀者或許記得,《魔戒之王》雖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且出現大量的神靈和超自然現象,乃至偉大的法師甘道夫等等,但書中卻沒有具體描述一種魔法。針對這一特點,馬丁曾經說“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調料,不用則無以凸現奇幻氛圍,濫用則會串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相對於無數火球滿天飛的“奇幻”作品,《冰與火之歌》之中的魔法顯得非常精細、神秘和巧妙。
一直以來,國內的奇幻文壇苦於少有優秀奇幻文學作品的引進。少量以次充好,粗製濫造的作品,甚至使得文學界將在西方百花齊放,無比興旺的幻想文學歸入了少兒讀物和幼稚作品一類。縱然在關注奇幻文學的讀者群中,參差不齊的玄幻文學,也蒙蔽了人們的視線。透過本書的出版,閱讀一本真正的奇幻作品,感受一下奇幻小說無窮的魅力,讓她真正地紮下根來!
可以想見,本書的成功,必將推動新一輪奇幻文學作品引進和閱讀的風潮!
作者簡介
喬治·雷蒙·理查·馬丁(Geoger Raymond Richard Martin):1948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貝約恩。在1971年取得碩士學位以後,馬丁陸續在重要的科幻雜誌上,如《類比》雜誌,發表了許多短篇作品,並很快以感傷懷舊的浪漫筆觸,略帶歌特氣息的荒涼氛圍,以及糅合恐怖小說元素的科幻作品,受到讀者矚目。這一時期他的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萊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沙王》(Sandkings),《十字架與龍》(The Way Of Cross And Dragon)等,長篇小說《光逝》(Dying Of The Light),《熱夜之夢》(Fever Dream),《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等。而在此後的十年中,馬丁轉向影劇界發展,擔任了多部電視劇集的編劇工作。直到上世紀90年代,馬丁受到《冰與火之歌》故事的感召,退出影劇界,轉而投入這部著作的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