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萊蕪縣誌》記載:“雪野保·冬暖”。據村碑記載:明朝初王姓由石城村遷此,韓、蕭姓早居,始建村無考。村旁有河,冬季水溫,由此得名冬暖。後村南又建二村,曾稱為小冬暖、王橋子,1959年,三村合一,定名為冬暖。
抗戰初期,因沿襲舊制,冬暖村屬七區管轄;1941年屬雪野區;1945年屬萊蕪縣;1951年為12區;1955年10月又屬雪野區;1958年10月,隸屬上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屬上游辦事處;1985年11月屬雪野鄉;2001年隸屬雪野鎮。
早些年,冬暖村是遠近有名的富裕村。良田千畝男耕女織,商賈雲集。抗日戰爭時期,冬暖村的青壯年積極參軍,出現了大批烈軍屬。
1958年,為積蓄水資源,萊蕪縣、東平縣、平陰縣三縣上萬人修建雪野水庫。歷經3年,建成了庫容2.21億立方米的雪野水庫。為修建水庫,只冬暖就占去了良田500畝,村民也遷出了老村莊。冬暖村民生活逐漸拮据,由從前的餘糧村一下變成了缺糧村,冬暖村為大局做出了巨大犧牲。
窮則思變。1964年,在村支書王愛新的帶領下,全體村民義務出工,歷時2年,在原先的河道上(現水庫壩身以南)墊地300餘畝。有了地,就可以種糧食,這300餘畝地變成了冬暖村的糧倉,解決了全村人的吃糧問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就像和煦的春風吹到冬暖。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隨著“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死守水庫30多年的冬暖人也聰明了起來。從1991年開始,思想開放、敢想敢幹的冬暖人開始發展網箱養魚。第一批大型養魚戶是王會劍、王明新、王會慶、王龍水、王會革,目前擁有個人固定資產100-300萬元,自己住進了原先連想都不敢想的小洋樓,當起了老闆,每一個人都雇用了40-60人從事養魚,不但解決了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而且帶動了冬暖,乃至雪野鎮的經濟發展。
有了錢,思想就活躍。有長遠意識的冬暖人慷慨解囊,發展公益事業。1992年,時任村支書的王會新牽頭共出資10萬元,建起了高15米,容水40方的水塔,可供全體村民飲用水。1999年,從鄉建材站回村當支書的王德厚多方籌資,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建工程,投資58萬元建起了石炕子水庫和劉家屋子水庫,同時鋪設管道1600多米,解決了村西面大部分山嶺地的灌溉問題。在懸羊吊鼓山腰修建“千方水池”積蓄水資源,改善灌溉條件;在村南、村西鋪砌渠道2500多米,引溢洪道之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源條件,“要想富先修路”,冬暖人富了不忘修路,先後修起了3條致富大街:貫穿全村東西南北的王家橋大街、小冬暖大街和與省道萊明路相連線的2000餘米的冬暖大街;2002年建起了兩條“倒洪吸”水渠,直接進入耕地進行灌溉,便利了村民,節約了資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冬暖村的國小早已年久失修。2000年,該村國小14間校舍修繕一新,全校師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辦公室。冬暖國小的教學質量也一年一個台階穩步上升。目前,冬暖國小的教學質量在雪野鎮名列前茅。
1999年10月,村委也從低矮破舊的辦公室搬到了14間寬敞明亮、現代化的辦公室。2000年底,有線電視進入了冬暖村的家家戶戶。同年,冬暖村建成了雪野鎮第一個電話村,過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
1996年,在村支書王曰學的帶領下,冬暖人在洪道上建起了連線三村的石拱橋:人們為紀念這一歷史傑作,稱之為“連心橋”。“連心橋”高10米,寬4米,長70米。200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冬暖人擁有的車輛越來越多。“連心橋”遂改建為高20米,寬9米,長120米,有11根直徑60厘米立柱的“冬暖大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雪野鎮政府抓住雪野水庫和馬鞍山作旅遊文章。思想超前的冬暖人也不甘落後,各方面努力引資搞旅遊,招來淄博文會集團的董事長王文會投資1000餘萬元建起了規模宏大的望湖山莊,集餐飲、賓館於一體,吸引了濟南、博山、泰安等各地的遊人,帶動了雪野鎮的第三產業發展;緊跟其後,萊蕪的華冠集團等單位也隨後來冬暖搞基地、立項目,發展旅遊事業。
說到搞旅遊,我們不能不提“懸羊吊鼓山”的開發功臣——王愛同,王愛同,冬暖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早在1995年底,他就各方考察懸羊吊鼓山。這座山,位於雪野水庫的西南,在村民的眼裡是一座毫無價值的荒山禿嶺。但是,王愛同獨具慧眼,首先與村里簽訂了50年的承包契約,把懸羊吊鼓山的使用權掌握到自己的手裡。然後開發項目,爭取鄉政府的全力支持。接下來就是籌措資金,能貸的就貸、能借的就借。“為了‘懸羊吊鼓山’這一旅遊項目的開發,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認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王愛同共籌措資金200餘萬元,修各類廟宇等景點20餘處,賓館、飯店5處…… “懸羊吊鼓山”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可是王愛同卻因積勞成疾,於2001年7月離開了人間。其子王會偉在萬分悲痛之餘,子承父志,繼續發展“懸羊吊鼓山”的開發。人們期待著明天的“懸羊吊鼓山”旅遊事業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
相遇[《冬暖花會開》主題曲]
《相遇》是《冬暖花會開》主題曲。
-
《冬暖海棠盛開三絕》
《冬暖海棠盛開三絕》是宋代詩人劉克莊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五里村
五里村是中國的一個村莊的名稱,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有以它為名稱的村莊。本詞條介紹了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五里村、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五里...
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 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五里村 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五里村 -
崩坎村
村西南面,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氣溫高,夏長冬暖春來早,年... 基本概況鄉村--崩坎村 村名:崩坎村 拼音...,大湖村村民小組說客家話。 村委會所在地:排下村歷史沿革明成化十六年...
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 管理轄區 地理位置 氣候情況 -
庶村
庶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行村鎮,是一個有600農戶,1900人口,3000畝耕地的大村,農民人均收入4600餘元。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他們積極發展冬暖...
經濟發展 村莊簡介 -
蘇岳村
坐落在中國中部地區的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寺莊鄉的東南部,全村地處黃河故道,與寺莊鄉的李岳村、岳村集、趙岳村、郭徐岳村相鄰 ,村東面是古老的馬頰河。距南樂縣...
地理位置 方言 歷史沿革 歷年大事簡表 古代遺址 -
金龜村
金龜村位於深圳市坪山區,歷經400餘年發展,方圓接近14平方公里的金龜村,目前有7個自然村,共160多戶人家,這些原居民都是客家人。 村落依山伴溪而建,...
自然條件 土地利用狀況 人口狀況 村落建設情況 社會服務基礎設施 -
南於家莊村
南於家莊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0公里處。北鄰清泥溝村,南鄰徐家莊村,東、西分別與南城子坡、臥龍港村相鄰。耕地面積120畝,119戶,423人。
歷史 社會 經濟 地理環境 著名人物 -
官莊上街村
官莊上街村,即墨市店集鎮轄村。明洪武時(1368-1398)建村。面積2700畝,人口918人。全村共有冬暖溫室60個,年增加收入120餘萬元。醫療保險...
村莊由來 政區人口 經濟狀況 優勢產業 社會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