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9月至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東部地區反擊日偽軍掃蕩的作戰。
1942年9月中旬,日軍第27師團師團長源田指揮本師團及關東軍1個聯隊(1000餘人)、偽治安軍20個團(兩萬人)、偽滿軍4個團(3000人)、雜牌偽軍(3000人),共46000餘人,對冀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日偽軍此次掃蕩,先是控制軍事要點,形成大包圍態勢,接著以局部掃蕩掩護大規模挖溝建點,同時以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相配合,對基本區反覆清剿;隨後,又在長城內外和熱河省(1956年撤銷)南部山區實行“集家並村”,推行“三光”政策,製造“絕緣地帶”,企圖摧毀冀東抗日根據地,消滅冀東抗日力量。
中國共產黨晉察冀分局第13(冀東)地委、晉察冀軍區第13(冀東)軍分區部隊,為避免與日偽軍決戰,將主力第11、第13團先機轉移到日偽軍側後熱(河)南、灤(河)東等地打擊與牽制日偽軍,開闢新區;留第12團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與日偽軍周旋。
日偽軍發現八路軍冀東主力部隊外轉後,即以絕對優勢兵力輪番出擊,並驅使從當地、山東、冀中抓來的20萬名民夫,於10月中旬在長城內外構成三道封鎖線,先切斷長城內外的聯繫,然後在抗日基本區挖壕、築碉堡,實行分割、封鎖。留在基本區的抗日部隊和游擊隊,堅持鬥爭,打擊日偽軍。10月間,豐(潤)玉(田)遵(化)和豐玉寧(河)聯合縣游擊總隊,相機突入寧河縣境,攻克日偽軍據點板橋。薊(縣)寶(坻)三(河)聯合縣地方武裝第2、第4大隊,在寧河七區水地與日軍100多人遭遇,擊斃其30多人,小部隊游擊戰雖然打擊和襲擾日偽軍。日偽軍憑藉絕對優勢兵力,並強迫20萬名民夫挖溝築碉,到年底,挖成貫穿全冀東地區的主要封鎖溝10道,封鎖溝深3米,寬5米,共毀良田684.4萬餘畝。在封鎖溝和公路線上,三里一碉,五里一堡,每碉派兩個班至1個連兵力駐守。冀東地區被日偽軍分割成很多細碎的小塊,遭到日偽軍嚴密封鎖。在此情況下,地方武裝又從基本區退出一部,堅持基本區的鬥爭愈加困難。轉移至長城北承德地區活動的部隊,11、12兩月,對駐長城沿線日偽軍發動一次小型攻勢,先後攻克上峪車站、楊家黃嶺、雙寶鎮等20個據點。其中,黃花川一戰,斃日軍田中大隊長以下43人,俘日偽軍100餘人,繳輕機槍3挺、長短槍125支。同時,派精幹武裝潛入基本區,做恢復工作。
此役,八路軍採取避免與日偽軍決戰的方針,八路軍主力轉移到外線,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抗日基本區為日偽軍占領,使北寧鐵路以北長城以南地區大部變為日偽軍占領區或游游擊區,冀東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