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徐州漢兵馬俑]

兵馬俑[徐州漢兵馬俑]

兵馬俑也稱秦始皇兵馬俑、秦俑等。

秦始皇兵馬俑於1974年在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現已發現三處俑坑。

秦始皇兵馬俑於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歷史

兵馬俑部分圖 兵馬俑部分圖

徐州是漢代文化發源地,也是漢代文化重要的寶庫,素有“兩漢文化”看徐州的美譽。在這個寶庫中,被譽為“楚兵神韻、漢代奇觀”的徐州漢代兵馬俑,以它氣勢宏大、英姿颯爽的楚 兵馬俑,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令世人為之讚嘆不已。

漢兵馬俑出土是考古的重大發現。徐州市磚瓦廠在獅子山取土時,剛剛剛剛給飯否回歸剷出了一些“小泥人”,考古工作者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小泥人”竟是西漢彩繪陶質兵馬俑。馬俑身長70厘米,高60厘米,小巧精緻,分為王俑、盔甲俑、髮辮俑、立俑、跪俑、兵俑、官俑7種,兵馬俑皆為陶土燒制而成,原為彩繪,是大型彩陶儀仗俑群。形象神武雄壯、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體現了時代風格。

俑,是我國古代墓葬仿生人的形象而製作的一種陪葬品,始於東周,到戰國時比較普遍,秦、漢兩代尤為盛行。漢代大力推行孝道:“厚葬為德、薄葬為鄙”。統治者崇信天道、迷信陰陽災異之說,統治階級大小人物都把生前享用的東西,帶到死後的“世界”中繼續享用。他們用玉器、銅器和陶器作為殉葬。徐州漢兵馬俑是楚王漢墓的陪葬品的附屬部分。漢兵馬俑的位置,布局嚴謹,符合古代兵書的布陣原則,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威武壯觀的軍陣構圖。

徐州漢兵馬俑,不僅以它宏大的氣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形象的刻畫上表現了比較高的寫實技巧。俑中的將軍、武士,不論在容貌還是服飾上都各有不同。從這些人物的外形上,已經能夠表現出不同的容貌和性格。而多種多樣的容貌和性格,又都是統一在全軍威武雄壯、嚴陣以待的氣勢和情景之中。其矯健的肢體、警覺的神態,則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塑家高超的雕塑藝術。

徐州漢兵馬俑造型生動,陣容雄偉,其氣勢與秦兵馬俑形成東西遙相呼應之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