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雙共振
雙共振,指同一體系中的兩個不同的共振核都被激發起來的現象。雙共振的研究,可在普通共振基礎上更深入地了解體系能級間的相互作用;簡化共振觀察程式,提高分析能...
雙共振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共振論
共振論(resonance theory),是由美國化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所提出的一種分子結構理論,適用於討論一些不能以價鍵(見化學鍵...
簡介 基本內容 共振結構式 共振能 共振效應 -
磁力共振
核磁共振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套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
核磁共振的發展 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物的結構 NMR中新的實驗和套用 -
蛇形共振
蛇形共振,是由地震引發的一種共振類型,2009年10月10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南方的伏爾加格勒市有一座大橋,突然整座橋就像海浪一樣不停上下起伏,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簡單概述 原因分析 -
共振篩
共振篩 是一種篩面的振動頻率與篩面(包含裝載的物料)的固有振動頻率一致的振動篩。在理論上,僅給予足以克服彈性體(彈簧或橡膠)內部阻力的能量即能使振動持續...
基本介紹 發展狀況 定義 構造 分類 -
核電四極矩共振
自鏇量子數大於1/2的原子核受電磁波激勵,電磁波頻率與原子核處不均勻電場相互作用的能級間的躍遷頻率相近時產生的共振現象。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共振峰
因共鳴作用而能量變強的頻率成分就叫共振峰。
-
共振鞦韆
共振是指一個物理系統在其自然的振動頻率(所謂的共振頻率)下趨於從周圍環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趨勢。自然中有許多地方有共振的現象。
原理 操作方式 -
舒曼共振
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在實驗裡發現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1952年德國科學家舒曼在研究地球及其電離層的系統時也發現這個共振頻率,後來稱之為舒曼共...
概念 實用 發現背景 共振原理 對人類的意義 -
共振雜化分子
共振論認為,如果一個物質存在兩種以上滿足共振要求的路易斯結構,這類物質只能用共振式來書寫,而且它們實際上綜合具有這些結構的特點。每一個共振中的結構稱為共...
來源 共振結構簡介 共振論 共振結構式 共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