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六街鎮歷史開化較早,元代初有文字記載,六街鎮以駐地月逢農曆一、六趕集得名。
六街市場是僅次於昆陽、晉城之後的晉寧縣第三大商品集散地。1950年前,先後為永寧、翠峰鄉,1950年為原晉寧縣第五區(後改為三區),1956年建六街鄉,1958年屬上蒜公社,1961年析置六街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4年改為區,1986年改為六街鄉(中國政區大典:1988年復置六街鄉)。1997年,面積108.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六街、大營、龍王塘、三印、大莊、新寨、乾海、青菜、王家灣9個行政村。2009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六街鎮位於晉寧縣東南面,距縣城昆陽街道22.9千米,距昆明市政中轄六街、王家灣、三印、青菜、大莊、大營、龍王塘、乾海、新寨9個村委會31個自然村37個村民小組(其中乾海、新寨兩村為彝族村),總人口13436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864人)。平均海拔2150米,最高處2485米,最低處1948米,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如春,年均氣溫14.5℃,極端最高溫31.4℃,極端最低溫-6.5℃,最熱月7月均溫19.5℃,最冷月1月均溫7.8℃,年均降水907㎜,最高降水1970年1172.1㎜,最低降水1988年544㎜,無霜期240天。
六街鎮人傑地靈,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通訊發達,水電充足,山巒疊翠,森林茂密,涓涓泉水,潺潺有聲。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59.85%。全鎮大小壩塘37個,總蓄水337萬立方米。六街鎮有廣闊的山場,肥沃的土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可供開發。其中:被譽為純天然地下礦泉水的龍王龍潭、三印龍潭、大莊黑、白龍潭,日出水量各為1000立方米。境內主要河流大堡河7千米,匯入柴河水庫,柴河水庫是滇池最主要的向心水系之一,從屬滇池和長江中上游水土保護地域範疇,是昆明市南線調水2258引水濟昆主要水源區,也是市、縣森林水土以及水源涵養重點保護地域,已成為全市生態農業示範鄉鎮,六街鎮連續26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是國家級生態鎮。
近年來,由於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綠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商貿客戶前來簽訂種、養殖的相關契約,同時大批都市人慕名而來垂釣生態魚,品嘗無公害綠色食品及山茅野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烤菸、洋芋(馬鈴薯)、荷蘭豆(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各種水果、乾果、藥材、野生菌類生長的良好環境。每年雨季,六街鎮林茂菌多,各種野生菌漫山遍野,成為晉寧縣最大的產菌鄉,年產野生菌150噸以上,旺季日均上市2.5噸,盛產黃老人、乾巴菌、雞棕、松茸、牛肝菌等20多種優質野生菌。
六街鎮境內磷礦資源尤為豐富,全縣磷礦石已探明儲量為8.4億噸,六街鎮境內就有3億噸,占全縣總儲量的三分之一,且磷礦石品位高、儲量大、品種齊全:有適合濕法加工的低鎂磷礦,也有適合熱法加工的高矽磷比磷礦石,其品位最高的含五氧化二磷達36%左右,礦石中的有害氧化物含量較低,特別是含砷較低,比較適合深、精加工高質量磷系列(低砷黃磷、優質普鈣、磷銨等)產品。因此,六街鎮還被譽為“磷都之鎮”。
經濟實力
六街鎮緊緊圍繞“生態立鎮、資源強鎮”的發展思路。2011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4748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2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6元。
社會民生
集鎮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建有政府辦公樓、文體休閒中心、翠峰苑景觀河堤休閒園、停車場、衛生院、中心國小、六街二小、步行街道、綠化系統、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居民生活區、廉租房小區,規劃鎮中心幼稚園、新衛生院、計生服務所。全鎮致力於發展城郊型經濟,工業企業共7家。全鎮醫療機構健全,有鎮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2人,病床19張,有村級衛生所9所,醫務人員16人,一年來衛生院減免門診7856人次,減免金額78456.3元,減免住院387人次,減免123356.1元,村衛生室減免門診14353人次,減免金額129912.1元。全鎮計畫生育率達到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計畫生育實行獎優免補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98.94%。社會保障事業穩健起步。全鎮設有中心國小1所,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對高考優秀學生實行獎勵制度。 環保投資占本級財政達38%。
文化旅遊
六街鎮古蹟眾多,三教殿建築風格迥異,新寨古建築凸顯民族智慧,“大象耕田”舉世罕見,三印關聖宮雕刻精美,大營古戲台繪畫飄逸,諸多碑帖傳遞信息眾多,乾隆名人肖穎首提“六街十景”至今猶在,遺蹟頗多,清代舉人耿端瑞書法造詣甚高,林則徐曾大加讚揚;六街鎮山青水秀,是昆明市的後花園,轄區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極為豐富,植被茂密,大小庫塘眾多,山中古藤纏綿,山泉叮咚,百鳥鳴唱,景色宜人,是集生態、觀光、山地旅遊、垂釣、餐飲為一體的旅遊度假聖地,“連理樹”成為奇觀,乾海核桃樹可稱樹王,放羊山分三江水,堰塘雞鳴傳兩州;六街鎮民族風情濃厚,每年舉辦正月開街文藝展演、三教殿聖會、民族調子會、火把節、背晌午等民間文化活動,熱鬧非凡,吸引了八方賓客,“顛樂”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亞洲第一長龍的皮帶運輸線。六街鎮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山水環境、強勁的發展前景,恰好可成為雲南“城鎮上山”戰略的先行鎮。
特色產業
磷礦,野生菌,荷蘭豆,烤菸等。
人文歷史
六街鎮文化源運流長,繼承傳統,代代有人。有古寺廟和廟會的出現,文化活動也隨之形成傳統。清代前,六街翠峰山有“城隍廟”之後,各村都建有寺廟,有的一村有2—3座。清代乾隆年間,古戲樓的陸續建成,地區的“慶誕會”、“迎佛會”、“財神會”等廟會的形成,地區的文化也隨之形成傳統。每年清明,六街翠峰山城隍廟會,須請戲班唱戲三天。此風俗一直持續到解放後的四、五年間;每年農曆的正月初六,六街開街定日,祈盼新的一年平安祥和、五穀豐登都要組織踩街燈會及文藝展演,一直延續到今,且越演越濃。
六街文化傳統在民國初期就有“堡香社”的滇戲班組織,同時也有民間舞獅、舞龍、秧老鼓、花棍等形式組織。中期有花燈、龍燈。花燈由吹地灰唱到上舞台,從小節目唱到大本頭。當時,有組織的六街、三印、一街,每年春節都演出三天,有時還被邀請到外地演出。解放後,黨和政府大力倡導文化活動的開展,從組織到培養文藝人才,通過開展多層次的文藝調演,培養了不少的文藝骨幹,組織到各村演出。每年春節,六街“村村鑼鼓響、處處有歌聲”。
在文化創作方面,六街鎮的文化作品代代有人。清代有乾隆舉人肖穎的詩作,部分收錄在《晉寧州志》,他著有《五寧集》,給家鄉後人影響較甚大。道光年間,舉人耿瑞德小楷書法,有林則徐的評價。地區文人輩出,作品甚多,僅就七十年代以後,作品上過刊物和參與過調演的作品有蔡洪星的《巧成龍門》、《楊娥》、《重圓》、《一張欠條》、《婆媳情》等9個傳統、現代花燈、戲劇和《才高天下李培因》、《鄉約》、《閒話家鄉》等作品;李秀華的方言小平《五角錢》,闞加興的《好媳婦》等,都曾在《晉寧文藝》發表過,部分參加過積節目匯演。
近年有書法愛好者李慶榮已成為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昆明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其作品曾獲得中國青年書法大賽優秀獎,多次在市、縣書畫展中獲獎,部分作品還被中南海、省博物館、大理崇聖寺、昆明圓通寺、晉城盤龍寺收藏。現在晉城創辦了古滇盤龍書畫院。六街文物有各村的古寺廟,雖經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但近年來經政府及民眾籌資維修,大部倖存。其中較為完好的是六街“三教殿”,屬於清代古建築特色,配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碑刻有“三印重修關聖宮碑”、“乾海界牌碑”、“乾海封山育林碑”等。還有肖家墳、楊家墳、閉家墳三對石標。在三印關聖宮和六街三教殿及翠峰山城隍廟內,有花台石雕,刻著“八仙過海”、“二十四孝”圖案,甚為精湛。六街三教殿和翠峰山城隍廟內的兩棵約200年前的金桂花樹。三印關聖宮院內芍藥、牡丹,翠峰山尚有百年櫟樹。上述古樹文物,珍稀植物,都是見證和研究六街歷史的重要資料和寶貴財富。六
黨政領導
六街鎮
郭汝明 黨委書記 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鎮人武部及幹部人事、鎮為民服務中心工作。
韓 通 鎮長 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審計、監察、糾風、經濟工作,聯繫國稅、地稅、金融工作。
魏汝雲 人大主席 負責鎮人大工作,分管計生協會和老齡委工作,聯繫社會穩定工作。
李永飛 黨委副書記 分管政法、組織、紀檢、統戰、黨政辦、宣傳思想、精神文明、軟環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協助書記抓好鎮為民服務中心工作,聯繫政協工作。
曹彥林 黨委副書記、派出所所長 分管綜治、維穩、消防、交通安全和禁毒工作。
肖遠昆 黨委委員、副鎮長 分管土地、環保、安全,聯繫電力工作,協助鎮長抓好經濟工作。
鄭振華 副鎮長 分管烤菸生產、農業(農經、獸醫站)、林業、水利、統計、科委和農機工作。
段麗娟 副鎮長 分管社保、教育、 民政、殘聯、扶貧、司法、信訪維穩工作。
方俊華 副鎮長 分管城建、規劃、工商工作和打擊傳銷工作。
李 碩 副鎮長 分管衛生、計生、旅遊、民族宗教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聯繫通信工作。
唐從向 武裝部部長 負責人武部工作,協助黨委副書記抓好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