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發掘
看來,墓主人身前曾戎馬戰場。幾天前,北墓找到了六山紋青銅鏡和四山鏡,南墓的規格比北墓還高,對其出土的陪葬品抱以高期望值在所難免。六安經濟開發區里不少民眾,早幾天就開始到現場圍觀古墓發掘,昨天下午,外藏室里的水人工抽取過半,不少陪葬品已經露頭,不少人估計今早會清理文物,索性又起了個大早,趕到現場。
2011年4月12日上午8點,六安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的民警到場,開始維持發掘現場的民眾秩序。
人工引水
今早,記者到現場時,外藏室里的水已經清理完畢,陪葬品露出真容,考古人員開始用軟毛刷和噴壺,蹲在外棺外,清理外藏室內的陪葬品的淤泥。11日下午,在南墓的西南角,考古人員緊貼著外層棺木,在棺木外清理青膏泥,挖出一個長寬半米、深約五六十厘米的排水口,“不能直接在外藏室內舀水,會傷到泡在水裡的文物。”外藏室內的水透過外層棺木的縫隙,向排水口裡汩汩冒水。考古隊人員用水桶從排水口裡舀水,七八個民工依次排開,將水桶向外傳去,不斷重複,以此最原始的方法排水。
陪葬物品
倆鎮墓獸 看家護院
陪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藏室的東廂和西廂各有一個形態詭異的“鎮墓獸”,呈橢圓形,漆黑外表,外部是個恐怖的獸面。“鎮墓獸放在墓葬內,表示為墓主人看家護院。”據考古人員介紹,“鎮墓獸”一般有獸面、人面、鹿角,是為震懾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而設定的一種冥器,形象恐怖,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
“與一般石頭、玉石、陶土做的墓獸不同,這兩個鎮墓獸均為木質漆器,相當罕見。”
南廂發現 戰國兵器
隨著對外藏室北廂的清理,四把紅色戟露出,鋒利的刀頭讓人聯想到戰馬奔騰的戰場,戟向敵人的戰馬掄去。但是戟是銅製還是鐵質尚未研究。在戈的一旁,還有一個細長的漆盒,將近1米見長,“可能是個兵器盒。”外藏室的西廂還有幾個粗長,類似矛的物件。
與戰事相關的是外藏室的東廂,散落的鎧甲片,也展示著兩千年前兵將威武的戎裝。
大型陶皿 首次發現
外藏室的西廂較寬,裡面全是陶皿,有陶罐、陶鼎、陶盆。其中有兩個大的陶盆直徑超過半米,另有一個陶鼎十分顯眼,“是一般戰國出土陶鼎的兩三倍大小。”考古人員稱,此類大型陶皿,在皖西地區第一次發現。
珍貴文物 六山銅鏡
4月8日下午,正在清理中的六安城東戰國大墓之北墓發現了安徽省獨一無二、國內少有的“六山”青銅鏡。據悉,當曰下午,考古人員在邊繪圖邊清理北墓槨外藏室出土文物時,發現一塊直徑27厘米的“六山”青銅鏡,鏡背鑄有六個變形“山”字及精美花紋。而這種規格和形制的青銅鏡目前在國內尚不多見。
寶劍留鞘 亦顯鋒芒
外藏室出土了很多的文物,其中於13日出土曾經讓發掘現場沸騰的寶劍,再次給人們帶來無限遐想和憧憬。精緻的包裝、精湛的工藝,似乎都在暗示:兩千多年前在墓主人身上或許發生過寶劍贈英雄的佳話。加上出土的鎧甲,或許2000多年前有這樣一個場景:一位身披盔甲的將軍,受命於危難之時,手持寶劍,立於戰車之上,馳騁於疆場,奮勇殺敵。
漆耳杯紋 非常精美
北廂除了兵器,還有兩個漆耳杯。考古人員用噴壺灑向耳杯,漆黑的外壁上沿,有著精美的花紋,呈暗紅色,耳杯的內壁有對稱的動物圖案,花紋與圖案之精美規則,好像用模子印花上去。“耳杯是古人用來盛放事物的,端著兩邊可以喝湯等用。”
木俑墓中 陪伴主人
除了傘等物件,而且在南廂幾個木俑也陪伴了墓主人兩千年。“全是用木頭雕出人的形狀。”覆蓋著污泥的橢圓形木俑頭,有人的拳頭大小,記者仔細端望,隱隱約約是人臉的五官,細數一下,不下四個木俑頭。
意猶未盡
在考古過程中,曾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了多種猜測,然而大家都認為只有開棺後才能真正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因此,大家都對開棺後能得到的信息抱著很大的希望與期盼。4月20日,戰國雙墓內棺在六安市老博物館開棺,然而在開棺之後,卻讓滿懷期待的人們大失所望。
在人們期待已久的南墓內棺開棺之後,人們卻發現以前的猜測都是“浮雲”。沒有玉器、沒有寶劍,除了一條帶狀紡織物之外,竟然連一件隨葬品都沒有,不僅如此,內棺里除了墓主人尚未腐爛的骨頭之外,連頭顱都未能發現。因此,墓主人的身份更加難以確定,唯有期待在以後的探索發掘後能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